泉港區圍繞省市“精準扶貧”工作部署,創新幫扶形式,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去年以來,該區已重點實施7個整村扶貧和324戶、1055人脫貧, 推進77個項目建設,已完成投資1690萬元,并安排75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于獎補扶貧開發重點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精準扶貧等項目建設。日前,《泉港區深化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正式出臺,實施扶貧攻堅三年行動,吹響該區20個扶貧開發重點村精準扶貧沖鋒號。
政策兜底 量身幫扶
“我雖然身體殘疾,但不覺得自己生活很困難了。”近日,泉港區涂嶺鎮秀溪村的老吳指著身后入住不久的房子,笑著對村主任廖懷忠說:“在你們的幫助下,我愛人工作解決了,兩個孩子也都上了大學,現在又住進了兩層樓房,沒有比這更好的了。”
據了解,老吳身有殘疾,妻子又是聾啞人,兒女均在上學,家庭經濟十分困難。了解到老吳一家的實際困難后,該區及時將夫妻二人列入低保,并介紹他們參加免費技能培訓。目前,他們在附近的服裝廠上班,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今年又受惠“安居工程”政策,家庭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后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的。”言語間,老吳對未來充滿期許。
老吳是泉港精準扶貧的受益者之一。近年來,該區對489戶、1555位扶貧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管理,按照“因病、因殘、因學、因災、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缺動力”進行細化分類,建立貧困戶數據庫和“互聯網+精準扶貧”信息平臺,完善貧困人口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機制。
此外,該區不斷擴大低保覆蓋面,推進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兩線銜接”,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通過社會保障實施政策性兜底,納入低保對象進行救助;對有住房苦難的貧困戶,列入“造福工程”石結構房屋改造補助范圍;對有子女上學的貧困戶提供慈善助學、免息貸款,防止因貧失學。今年,該區共發放低保金1190萬元、醫療救助金151.8萬元、臨時困難補助金24.8萬元,為140名重病災戶、特困戶提供慈善救助金45萬元。
產業致富 造血扶貧
既要“輸血”,更要“造血”。近年來,泉港區前黃鎮通過村民代表會議投票劃定47戶、175名困難群眾,安排民政扶貧補助資金69萬元,對貧困戶進行產業扶持,讓他們“靠自己的骨頭長肉”。目前,該鎮通過能人引領、合作村示范、產業扶貧資金投入等多種幫扶形式,已逐步形成茶葉種植、黑山羊養殖等主導產業,并進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種植、統一畜養、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帶動困難戶脫貧致富。
為提升扶貧開發重點村和貧困戶融資能力,該區落實扶貧小額貼息貸款政策,設立300萬元的農業貸款和200萬元的漁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及財政貼息資金,形成額度達1億元的涉農貸款資金池,為轄區貧困農戶、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提供貸款支持。 同時,該區獎補扶貧開發重點村發展特色產業,設立500萬元扶貧開發產業基金,發動社會參與捐助,扶持壯大“蔬菜、油菜、花卉盆景、藻類養殖、涂嶺紅茶”特色產業,促進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
跨村聯帶 內力激活
山腰街道鐘厝片聯村黨總支聯合3個村,整合聯村勞動力資源,承接企業加工業務,帶領村民致富;后龍上西割山聯村黨總支,聯合2個漁業村,發展海水養殖產業,促進村民增產增收;涂嶺鎮前歐聯村黨總支整合前歐、小壩、樟腳村的蒙古族文化資源,形成美麗鄉村休閑游特色產業項目……如何讓受幫扶的貧困村“自己骨頭長肉”、形成長效機制?泉港區探索出了一條務實管用的幫扶新路——“跨村聯帶”。
目前,該區已建立9個聯村黨總支,覆蓋24個村居,通過“先進帶后進、以強帶弱、以富帶貧”,讓先進村的優秀帶頭人兼任聯村黨總支書記,帶動薄弱村發展,改變“短期幫扶”局面,實現從“外力助推”向“內力激活”的有效轉變,推進整村脫貧,帶動聯村經濟發展“齊步走”。
此外,泉港積極探索“黨建帶扶貧”模式,把村黨組織打造成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堡壘。該區優先把能力強的干部派到貧困村,并推行機關干部與貧困村結對幫扶活動,并舉辦全區村(社區)主干培訓班,提升主干業務素質和主動作為意識,積極對接扶貧開發優惠措施,提高帶領群眾致富的能力,當好發展致富的“領路人”。
(劉澤陽 莊國輝 張文璟 鄭培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