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南音鄉情濃,弦管一曲醉知音。11月2—3日,作為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第十一屆中國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在永春縣隆重舉行。被定位為“海絲沿線國家與地區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大會唱,吸引了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及香港、澳門、金門、廣東、廈門等地的43個南音社團600多名南音弦友參加,規模盛大,為歷屆之最。
因為南音,很多在異地他鄉的華人走到了一起,表演交流,也為海內外南音愛好者奉上了一道道視聽盛宴。
一場南音交流盛會
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海內外南音弦友們互相交流,切磋技藝,既增進友誼和了解,也展現了南音藝術的獨特風采和魅力。
11月2日上午,在永春縣人民會堂,“鼓隊”和“鬧廳”兩支南音民間樂隊在兩旁奏起音樂,歡迎前來參加開幕式的四方賓客。開幕式上,泉州師范學院師生帶來的大型南音新劇《鳳求凰》作為重磅表演轟動全場。華麗的唱腔、精致的舞美,配上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動人的愛情故事,讓在場觀眾如癡如醉。千年雅樂正以嶄新的形式打動更多的觀眾。
洞簫悠悠,南琶如訴。在南音大會唱活動中,多地弦友共同撥動琵琶、三弦,吹奏洞簫,輕敲檀板,弦樂相和,其樂融融。11月2日下午,在永春縣人民會堂、南音社、余光中文學館、美湖酒店,同時舉行南音大會唱。參加盛會的43個社團的海內外南音弦友們紛紛在各個場地上演各自的拿手曲目,吸引了許多當地南音愛好者前來觀賞。“能夠與全球南音弦友切磋交流技藝,增進感情,真的不虛此行。”來參會的香港南音弦友陳先生表示。
“這次永春舉辦這么高規格的國際南音大會,對我們這些南音愛好者來說,是一場美麗的視聽盛宴,看都看不過來。”在余光中文學館,觀看演出的市民小鄭很是興奮。
大會期間,與會社團還舉行踩街演唱活動,43支隊伍邊走邊唱邊演,熱鬧非凡。在縣城主干街道兩旁,許多市民早早就等候觀看。“沒想到我們的南音在海外也那么流行。”大家感慨良多。
讓更多年輕人傳承
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暢通,南音隨著泉州人的足跡波及東南亞,遠達歐美。經千百年口傳心授,南音至今在海峽兩岸、香港及“海絲”沿線國家流傳,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音是鄉音,需要更多的年輕人來學習,代代傳承。”菲律賓長和郎君社團長蔡友聲說,隨著閩南人僑居海外,許多華人把南音視同“鄉音”,成為海內外同胞維系鄉情的精神紐帶和文化橋梁。
在菲律賓,蔡友聲所在的南音社團有190余年歷史,至今已有四五百人規模,每周都會用一天時間交流表演。“現在社團有五六十人能唱南音,分布在不同年齡段。”蔡友聲說,此次大會唱,他帶了18人來參加。 “新加坡這幾年很重視南音在本地的傳承,通過多種現代形式吸引年輕人。”新加坡湘靈音樂社社長丁宏海說,以前新加坡一些南音社團邀請家鄉的老師到新加坡傳授唱法,現在很多本地的年輕人已成了老師,開始教授更多的新加坡年輕人。
“目前在印尼,南音愛好者有上千人。在音樂會里,共有60多人在學習南音,其中年輕人有17人。本次來參加大會唱的孩子共有10人。”印尼東方音樂基金會主席陳錫石介紹,出于對南音的熱愛和堅持,印尼很多年輕華人不會說閩南話,但都會唱上幾句南音,“這是我們家鄉的聲音,一定要傳承下去。”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合作的密切,南音的傳承與保護也逐漸成為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話題。金門浯江南音研習帶隊社負責人陳亞福介紹,泉州這幾年與臺灣不斷開展南音的交流研討,“金門人對南音的認識與傳承有很大提升和改觀”。
在美麗永春再相逢
進入永春南大門,道路兩邊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中間綠化帶上各種應時小花次第綻放,無不令人感受永春的清新美麗。“走進永春,環境空氣真是大不一樣,非常宜居。”參加大會唱的許多海外南音弦友紛紛這樣表示。
在大會唱活動中,海內外弦友還參觀了中國香都、北溪文苑等美麗鄉村,領略永春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在中國香都香創意文化產業園,大家參觀了篾香、搓香、盤香、水車動力制作香料等傳統工藝制作方法,動手學習擲香花、跺香花,DIY各種天然工藝香,觀看香道表演等,體驗制香的樂趣,了解永春制香文化歷史。在享受天然香品的同時,聆聽一個個香氣繚繞的故事。
“想不到我們用的香竟然是這里生產的,真是太好了,我一下子買了很多準備帶回去。”馬來西亞南音弦友鄭先生得知永春生產的香已經從傳統朝拜香發展了休閑養生功用時,異常興奮,興致勃勃地玩了一把香道。
在北溪文苑,大家一下車,就立即被眼前秀美的山水景色吸引,紛紛拿起手機拍照。得知家鄉這些年在建設美麗鄉村,鄉村環境發生了美麗的變化,來自新加坡的岵山籍南音弦友陳先生大為贊賞,“我已經很多年沒回永春了,這次回來感受非常震撼,家鄉竟然變化這么大、這么好。”
“我們還會再來永春參觀交流的。”前來參加大會唱的海內外南音弦友們在離開永春時依依不舍地表示。
(姚德純 施由森)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