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降準降息釋放的天量資金,很大一部分被股市、樓市及政府發行債券“吞噬”掉,這次“雙降”,應著力于紓解實體經濟融資困局。
“霜降”節氣,央行再度祭出“雙降”利器。央行宣布自24日起,降息0.25個百分點,并降準0.5個百分點。“雙降”同時,央行還宣布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這也是自去年11月以來第6次降息、第5次降準,引發普遍關注。
如果說前幾次央行降準降息,有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過高、市場流動性緊張等因素,那此次再“雙降”,出乎很多人意料。因為從目前貨幣供給總體情況看,市場并不缺乏流動性,商業銀行資金面比較寬松。在此金融環境下,央行準息為何仍“跌跌不休”?
這其中,既有穩定市場貨幣供給的考量,也有經濟增長壓力加大的外力催逼。三季度GDP增速破“7”的背景下,要穩增長,后兩個月必然要加速刺激。下半年發改委批復的以萬億元投資計的鐵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為穩增長備足動力;確保這些項目如期開工、順利完工,須加大資金供應量,這客觀上需央行降準。而截至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已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央行市場基礎貨幣投放功效,也需央行繼續降準來彌補基礎貨幣供給不足。
從現實看,此前降準釋放的資金很多也未流入實體經濟。據統計,前四次降準分別釋放了6000億元、12400億元和4700億元和7000億元,不到一年時間里,央行釋放流動性達30100億元之多,完全可用“天量”形容。而據媒體報道,同期銀行信貸資金通過偏股型理財產品、信托產品、基金產品等傘型信托渠道間接入市和繞道券商、信托等機構以融資形式流入股市資金不少于4萬億元。這說明,降準釋放天量資金大部分被股市、樓市及政府發行債券“吞噬”掉,實體經濟并未因此改變目前融資難困局。
央行此次降準降息作用無疑可期:取消對利率浮動限制后,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進入新階段,離放開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遙。且本次全面降準0.5%,能釋放6000億元給商業銀行;加上額外的小微、“三農”再降0.5%,約釋放2000億元,兩項合計約釋放7000億到9000億元資金。從理論說,對緩解中小微企業及“三農”融資困局有不小作用;降息也有利于引導整個社會融資成本下行。
但要防止央行貨幣政策功效“跑偏”,央行及監管部門在降準資金流向和降息政策具體落實中,還應加大引導和監管力度。當前,央行還需優化定向降準落實考核標準,強化正向激勵,引導銀行機構繼續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同時,央行配之以停止再貸款、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調控工具,及對銀行機構高管約談問責、經濟處罰等非貨幣政策性措施,促進商業銀行規范約束資金投向行為。而加強降準資金流向及降息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將其跟實體經濟融資結合,也尤為重要。
對各級政府而言,也須加快推進融資擔保改革,規范發展政府出資的融資擔保公司,切實為中小微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擔保,打通商業銀行與中小微實體經濟融資對接渠道,將紓解服務實體經濟融資困局作為重要著力點。這樣,才能確保降準降息貨幣政策作用力不偏離促進實體經濟方向。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