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德國諾伊施塔特市青少年代表團的孩子們來到泉州一中,開展了本次交流活動的首次課堂學習。課堂上,來自德國的同學們在泉州小伙伴的幫助下,一起嘗試用中文對話,學寫漢字、學唱中文歌,充分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學寫中文名字 感受漢字之美
昨日上午,來自德國的21名學生與各自的泉州伙伴一起走進課堂,共同學習中文會話課和書法課。
在書法課上,泉州一中美術老師汪建華向同學們悉心講解了漢字的結構以及書寫漢字時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了一些基礎的簡體字及典型的象形文字的書寫方法。
面對陌生的語言,德國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除了認真書寫老師教授的漢字以外,不少同學還主動要求身邊的中國小伙伴教他們書寫更多有趣的漢字,特別是自己名字的中文寫法。
來自德國萊布尼茨的Jonathan就主動要求自己的伙伴陳旭煒同學教他書寫中文名字“強那森”。“我覺得漢字十分有趣,能讓我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F在我已經學會寫了‘強’字和‘那’字。”Jonathan高興地告訴記者。
“上午的課堂很有意思,雖然只是一些基礎的漢字和中文對話,但是德國學生聽得認真,學得認真,讓我很有成就感。”負責中文會話課的吳麗英老師說,“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和嘗試,如果以后有機會我還想再上一次這樣的課。”
嘗面線糊蚵仔煎
品味泉州美食
課堂結束后,記者來到了陳旭煒同學的家中。剛進門就發現陳旭煒的母親正在廚房忙碌著,鍋里煎的正是泉州的特色美食——蚵仔煎,桌上則擺好了牛肉羹湯等泉州家常菜。
陳旭煒告訴記者,去年暑假,他曾作為泉州青少年代表團的一員前往德國進行“1+1住家式”交流,當時就住在Jonathan家中。“那時候我受到了Jonathan家人的熱情款待,品嘗了美味的意面、烤肉和獨具特色的外國米飯。”陳旭煒表示,這次作為“東道主”,他希望能充分盡到地主之誼,為Jonathan的泉州之旅留下好印象。
為了讓德國小伙伴能夠品嘗到更多的泉州美食,昨日上午,陳旭煒還特意為Jonathan準備了富有閩南特色的面線糊作為早餐。Jonathan表示面線糊十分美味,雖然其中的皮蛋有股奇怪的味道,但還是可以接受。
當問及其對泉州的第一印象時,Jonathan表示,泉州的建筑物和街道與自己的家鄉很不一樣,他在車上時會不斷地欣賞沿途風景,對異鄉與眾不同的景致感到很新奇。“我希望接下來能和小伙伴到泉州的寺廟走一走,更多地感受文化間的碰撞之美。”Jonathan說,他非常感謝這一系列活動,因為“我這不僅遇到了中國朋友,更邂逅了中國文化”。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郭雅瑩 實習生 陶思凌 蘇艷蓮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