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59.5%的銀行家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偏冷”,較上季上升4.9個百分點。而對于下季度的貨幣政策,有45.8%的銀行家預期為“趨松”,另外51.8%的銀行家預期為“適度”。這一調查結果加上此前部分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的調整,讓市場各方格外關注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向。專家表示,當前中國經濟處在筑底期,各項穩增長措施正開始顯效,低通脹的環境并未改變,貨幣政策仍將繼續圍繞企業“融資難”問題精準發力。
相關統計顯示,我國CPI漲幅已連續9個月處于2%以內,這讓很多市場機構認為貨幣政策在穩增長中仍有作為的空間。
“傳統上講,貨幣政策主要是進行總量調節,在結構性調節方面則受限較多。前期,我們在貨幣政策上做了很多努力和創新,但當前主要面臨的難點是貨幣存量大、周轉速度低、低效甚至無效的資金占壓較多,而很多企業仍然存在大量的‘差錢’現象。”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
企業“差錢”就一定要“大水漫灌”嗎?多位專家表示,貨幣政策未來仍將延續穩健的總基調。“一方面,要控制貨幣總量的過快增長;另一方面,也應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調整經濟結構方面的優勢,與貨幣政策積極搭配,從而實現最佳的宏觀調控效果。”董登新說,由于我國存款準備金率在世界上最高,所以目前來看降息空間并不大,而降準則有一定空間。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濱則預計,央行將會擴大定向寬松措施,比如抵押補充貸款、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等措施,力求解決經濟中的特別問題,如基礎設施投資中的財政能力有限、新興行業發展的支持舉措不到位以及在利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開放中的潛在總體流動性波動等問題。
單絲不成線,孤木不成林。在化解企業“融資難”的征程中,與貨幣政策相配套的其他措施同樣不可小覷。
專家表示,初創企業存在的各種風險與信貸資金本身的避險需求存在著天然的矛盾,因此在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背景下,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讓國有資本、民間資本乃至境外資本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真正為廣大企業“補水解渴”。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