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跨境電商獲密集政策扶植 百姓“海淘”將更方便快捷
近年來,“海淘”成為我國的網購的新寵。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以及國內跨境電商業務的發展,“海淘”的操作更趨于簡便化,而“海淘”大軍也呈現出迅猛的增長勢頭。
據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額達到4492億元,增速44%,其中進口1290億元,增速達到60%。
在巨大的市場面前,各大電商企業也紛紛對“海淘”進行了戰略布局。2014年,阿里巴巴、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等電商企業紛紛上線海外購物平臺。不僅有電商巨頭的戰略布局,而且物流企業、團購類網站也紛紛跟進了“海淘”市場。據商務部統計,目前我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超過20萬家,平臺企業超過5000家。
2014年12月,天貓國際首曬其成績單——數據顯示10個月以來其交易額增長超10倍;而亞馬遜中國在近期表示,其2015年的海外購物平臺幾乎是以月月翻番的交易額在增長……
但是,面對如此迅猛的增長速度,“海淘”的問題也更加凸顯出來。
首先是進口稅的問題。在電商介入海外購物布局之前,一般的消費者有兩種“海淘”方式,找人代購或在國外網站自行下單后由轉運公司寄回國內。由于這兩種方式都是通過小件郵遞的方式進入國內,按照規定僅需收取稅率較低的行郵稅,大部分商品行郵稅稅率為10%,有些個人包裹甚至不用被稅。國內電商之后也一直沿用了行郵稅的稅率,給消費者提供了價格更為低廉的產品。
而相比個人“海淘”和電商的海外集采小包報稅的情況,傳統貿易企業則要為進口貨品繳納關稅、增值稅及消費稅,整體稅率水平在40%以上。較大的稅額差異可能對傳統貿易形成沖擊。甚至有業內人士透露,國家相關部門正在調研行郵稅調整問題。
除了進口稅費的問題,“海淘”也給監管工作帶來新的挑戰。與傳統外貿企業的“集裝箱”式大額交易不同,“海淘”一般批次多、批量小、品種雜、貨值低。類似化妝品一類商品,大宗進口須實施法定檢驗的商品。如若通過跨境網購,以快遞或者郵寄的方式運輸,則可以躲過檢驗檢疫監管,悄無聲息地走進千家萬戶。在5月14日,質檢總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發揮檢驗檢疫職能作用 促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加快建立符合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要求的檢驗檢疫工作體制機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