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東南早報訊(早報記者 許小程 文\圖)去年年底,由韓寒監制、劉德華作序的《皮囊》一書發售以來,銷售量已突破40萬冊,多月蟬聯國內暢銷書榜的頭把交椅。昨天,該書作者蔡崇達帶著《皮囊》和濃濃鄉情回到故鄉晉江,與泉州輕工學院的學子及泉州各界青年分享成長與創作的故事。
在蔡崇達的履歷上,有著令人稱羨的光鮮,堪稱“人生贏家”,24歲擔任《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隨后又擔任《中國新聞周刊》執行主編。成功之花,人們只羨盛放的明艷,然而當初的芽兒,卻滲透了奮斗的淚泉。蔡崇達的開場,講述了他成功背后的諸多辛酸。
作文大賽 結識韓寒等參考人員
2000年,在晉江市僑聲中學就讀高三的蔡崇達,贏得了去北京參加全國創新作文大賽的機會。那時他家徒四壁,父親也患病臥床,根本買不起一張去北京的車票。
“我當時很執著,告訴自己一定要珍惜這次機會!”為了說服家人,他甚至到關帝廟“求神問卜”。
校長和老師們為他籌集了去北京的路費。“那個時候,沒人相信我能拿獎。”
北京的冬天遠比想象寒冷,穿著一件借來的軍大衣,蔡崇達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場作文比賽。當他打電話告訴校長自己得了一等獎的時候,校長一度以為他精神出了狀況,連忙找人去照顧他。
作文大賽后,他還結識了韓寒等其他參考人員,并與他們保持書信往來,交流寫作心得。
臨近高考 他改讀理科為文科
北師大的老師也告訴蔡崇達,他得到保送北師大的資格。
然而,距離高考僅一個月時,受當時福建教育政策的影響,蔡崇達保送資格被取消。這打擊讓他不止一次哭泣,甚至把自己關在房里好幾天。堅強的他很快緩過神來,“我堅定自己要走寫作這條路,距離高考僅一個月,我從理科改成了文科。”蔡崇達的驚人舉動,再次引來老師們的反對聲,不過倔強的他很快抱著文科課本復習起來。
高考結束后,蔡崇達被泉州師范學院錄取了。
支持寫作 大學提供單間還不熄燈
“你感覺世界在你面前展開了,它卻突然又關閉了。”大學期間,蔡崇達仍然和韓寒以及其他青年作家保持書信往來。“他們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時常一起聚會研究探討寫作心得。”而遠在泉州的蔡崇達時常感受到強烈的恐慌和遺憾。“無論如何我在泉州待下來,我告訴自己要追趕他們。”從此以后,蔡崇達開始步入“翹課模式”,把自己關在宿舍不停寫作,大二時還到報社兼職。
“我很感恩自己在泉州,在這里我遇到很好的老師,學校也很開明。”為了不扼殺這位中國文壇的潛在新星,學校老師特意給了他一間單獨宿舍,不熄燈不查房,還告訴他如果一年內能在寫作上有所突破,就會原諒他的遲到和曠課。在此期間,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氣息開始熏陶著蔡崇達的創作靈感。“真實的文字,才是觸動心靈的文字。”
“泉州每條大街小巷我都走過,也是在那段時間內,我開始了解泉州的歷史。”蔡崇達很慶幸高考后沒有直接去北京,沒有被大城市吞沒自己的靈魂。“現在很多人說我寫的東西很有自己的風格,很有自己的根,很有自己的魂。”蔡崇達開始享受自己在泉州的每一時刻。
大二下學期,蔡崇達成為泉州某報的深度報道主編。
手指扭曲 寫作文字超過250萬字
大學即將畢業時,蔡崇達立志成為一名媒體人。向學校賒了一年的學費,他帶著4775元直奔北京求職。
在《中國新聞周刊》,時任執行總編拒絕了他,蔡崇達悄悄在他桌上留下了3個策劃案后離開北京搭上去廣東的火車。進車站時,他接到了總編的電話,“當時我慪氣了,我想證明過去的努力沒有問題。”在廣州,蔡崇達用實際行動讓《新周刊》給了他機會,媒體之路一馬平川。
“所以我相信成功者只是在普通人的基礎上,再努力、再堅持一點。”蔡崇達希望年輕人為自己設置目標,要不斷享受不斷突破的過程。“韓寒的博客經常寫到凌晨兩三點,白巖松的工作強度也是常人無法比擬的。” 而蔡崇達本人的創作之路十數載從未間斷。
“很多讀者向我訴說,為什么寫的文章不受肯定。我問他寫了多少字,對方說寫了七八萬字,這個時候我會告訴他,我寫的文字已經超過250萬字。”蔡崇達伸出自己的左手,告訴讀者,他的手指已經扭曲了。
如今,頂著“男神”光環的蔡崇達不斷為推介泉州而努力,不管是媒體還是影視圈的朋友,我都推薦他們來泉州取材,我對他們說,“你沒宣傳過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是一種很大的遺憾!”
(來源:泉州網-東南早報)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