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國中藥市場里同樣質量的藥材價格差別不大
受前幾年中藥材價格暴漲刺激,大量中藥材品種的種植面積擴大,使中藥材市場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再加上這幾年,行業內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囤積藥材,這些庫存需要幾年的時間去消化,導致整體市場蕭條,行情走低。
近日,一則關于中藥材價格“瘋漲”的傳言被炒作起來。最初的起因是今年兩會期間,有政協委員擔憂中藥材價格上漲的現象,稱中藥處方的費用在不斷提高,原來治療感冒咳嗽的一服藥只需2-3元,現在則需50元左右,并指出了中藥材原料漲價是主因。
就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有“藥都”之稱的河北安國實地調查發現,目前,中藥材市場價格的形成主要還是取決于供求關系,人為炒作的因素不多。 在中藥材集散地價格平穩,并未出現單品暴跌暴漲行情。
現場
“一周行情”印刷成冊8元一本
全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之一河北安國市,是只有40萬人口的縣級市, 其位于北京以南約250公里處,從京港澳高速驅車前往只需3個小時。
一座寫著“千年藥都”的青灰色牌樓,成為下高速后進入安國市的地標。進入市區后馬路兩側林立的都是各類寫滿“大黃”、“連翹”、“樟腦”、“沉香”、“麥冬”等中藥材名稱的店鋪,還有些物流公司摻雜其中,離中藥交易中心市場還有一段距離,就能聞到陣陣藥材混雜的藥香飄出。這里上午11點之前開市交易,下午則是物流公司工作人員忙碌、車水馬龍的時候。
在河北安國中藥交易中心市場外,有種被稱為“一周行情”的印刷簡陋的小冊子被賣到8元一本,里面有10日內一兩百種中藥材單品的價格及漲跌數據。兜售的小販說:“不能便宜,賣不完有人回收。”許多外來的供貨商或采購商都會先買一本翻翻,了解藥材市場的行情。
從東北來采購藥材的中藥店老板孫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這種’行情表’ 有點用,附子藥價格過高,漲了20%,就先不買,落價的會多買點。但還得看貨,是否熏過硫磺、產地是哪兒,價格也會有一定差別。”
孫老板還表示,因為商鋪眾多,這里的價格相對透明,“多找幾家詢價”是不買貴的秘訣。
行情
中藥材價格隨行就市
安國中藥交易中心市場內的商販都特別健談,從蛇皮袋里捧出藥材指點給過往的買家看,講述著中藥材是“原產地新貨”,抑或是“切工好”等招攬客人。
在安國市場從業5年的經紀人王女士說:“中藥材的價格隨行就市,漲價時拿貨也貴,同樣質量的藥材賣價差別不大。”
前幾年遇到疫情時,板藍根、金銀花等單品躥升暴漲的情況發生過,有存貨的老板大大賺一筆。但這種情況,通常會因為疫情結束,受市場供求關系的調節,種植戶擴大種植面積,來年供應增加而產生暴跌。例如,2013年4月,在“將板藍根列入預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說法被否定后,板藍根飲片的價格回落至與疫情前相當的每公斤14-19元;2014年9月,其價格穩定在每公斤15-18元;而現在,其價格約在每公斤14-20元。
價格
中藥整體并無“瘋漲”
北青報記者對河北安國進行實地探訪中發現,中藥材作為中藥的主要原料,其價格并未發生整體“瘋漲”的跡象,僅個別單味藥材的價格波動較大,有的當年漲,也有的當年跌,每周行情都在變化。以板藍根為例,多家商戶售賣的統貨(即部分等級、規格的產品),價格在20元/公斤左右,與上年相比價格變化不大。
中國中藥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藥材屬于農產品,價格主要取決于三大因素:一是主要因供求關系的變化,市場定價還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遇到重大疫情,或出口訂單增加等可能引發單品的暴漲;二是,全國有四川成都、廣西玉林、安徽亳州、河北安國等中藥材集散地,當地搜集統計的藥材200指數等,可以作為商戶和買家參考成交價格的因素;三是,中藥材的屬性還是農產品,其購買種苗、人工的生產成本上漲,售賣的價格不漲是不可能的。
中國中藥協會中藥信息中心副主任賈海彬曾表示,受前幾年中藥材價格暴漲刺激,大量中藥材品種的種植面積擴大,使中藥材市場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再加上這幾年,行業內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囤積藥材,這些庫存需要幾年的時間去消化,導致整體市場蕭條,行情走低。
賈海彬預計,由于2014年中藥材價格該降的品種都降了,空頭因素的力量得到了一定的釋放,這對2015年的指數運行是一種利好。2015年中藥材行情再度大幅下挫的概率極小,并有望在下半年企穩回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