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網-泉州晚報訊(記者呂斯達)不久前,一支由9艘千噸級漁船組成的遠洋捕撈船隊緩緩駛離石獅石湖港區奔赴西太平洋,成為春節后泉州市首個起航的遠洋捕撈船隊。受到國家大力扶持遠洋漁業政策的影響,泉州遠洋漁業日漸興盛。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目前已開赴公海生產的有16艘,2014年產量近2萬噸。我市新興的遠洋漁業實現短跑道上的起飛。
進境自捕魚豐富市民餐桌
“鲹科、沙丁魚、鮐魚、鳀科等中上層魚類由于其美味和營養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市場需求量增大。公司采用新型的燈光圍網捕撈方式,在中西太平洋公海海域追溯鲹科、沙丁魚、鮐魚、鳀科等中上層魚類的洄游路線,并已實現常年作業。”作為我市第一家下水捕撈的遠洋漁業企業,惠安永豐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
“目前,泉州漁船的捕撈區域已經突破近海,從北太平洋延伸到了中西太平洋,作業漁場的范圍覆蓋了緯線上1900海里的太平洋海域,并在去年9月首次獲準進入到印度洋海域,這么大的海域擁有品種豐富、品質優異的海洋魚類資源,自捕魚上岸之后,對于豐富本地水產品的品類與總量,解決優質動物蛋白來源缺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2014年公司船隊的捕撈量超過一萬噸,這些遠洋自捕魚進境,事實上就相當于再建了一個巨大的水產品‘菜籃子’基地”。永豐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依托“產業外擴、產品回國”的戰略,把通過遠洋捕撈而獲取的優質遠洋漁業原始產品或加工產品運回國內,借助冷鏈物流運輸和精深加工等環節,滿足市場需求,讓本地消費者的餐桌“更豐盛一點”。
遠洋漁船發展到33艘
“石湖碼頭是國家一類開放碼頭,泉州的漁船要進行遠洋捕撈都需要從這里進出。”泉州邊檢站執勤業務科科長陳諾貝介紹,2014年8月份至今,從石湖口岸進出的遠洋捕撈漁船有48艘次。
幾乎很少有人知道,泉州的遠洋漁業在2012年才實現了零的突破。據悉,雖然福建省是中國遠洋漁業始發地,1985年3月,中國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就從馬尾港起航,赴西非海域從事漁業生產;但我市現代遠洋漁業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晚,2012年惠安永豐漁業正式獲得農業部批文,成為我市首家具備資質的遠洋漁業企業。
“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在短短的二三年時間已成立惠安永豐、晉江晉鑫、石獅港順、領航(福建)漁業、天海漁業等5家遠洋漁業企業,獲得國家農業部批準建造遠洋漁船33艘,目前已開赴公海生產16艘。”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從2012年僅有4艘遠洋漁船發展到2014年33艘,從以前遠洋漁業項目局限于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到向非洲漁業合作項目拓展,我市的遠洋漁業正在向規?;?、多元化方向發展,泉州遠洋船隊已成省內遠洋漁業重要的新生力量。
來自泉州檢驗檢疫局的統計數據也顯示,目前泉州市遠洋漁船總噸位和總產量均列全省第二位。
力爭三年內再發展40艘漁船
“泉州發展遠洋漁業有基礎,也有條件,當前我市遠洋漁業正處于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國家‘一路一帶’經濟建設大背景下,發展遠洋漁業正當其時。”泉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看來,由于我國近海漁業資源日漸衰退,傳統小馬力木質漁船遠洋捕撈能力低下,固守傳統的近海捕撈模式只能加快海洋漁業的萎縮。組建遠洋漁業船隊,提高漁業裝備水平和組織化程度,發展遠洋捕撈業,分享國際漁業資源,已成為捕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而已經“在路上”的泉州遠洋漁業,并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目前已有10艘捕撈船在公海作業,有一艘大型輔助船在建造,另外還有兩個境外遠洋基地項目正在談判推進。”永豐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天海遠洋漁業公司董事長蔡芳彬也表示,“首期先行投資10億元建造20艘功率2100千瓦燈光圍網漁船和2艘3000噸漁業輔助船,組建遠洋漁業船隊開赴桑給巴爾生產,取得效益后,二期將繼續投資5億元擴大生產規模,并在桑給巴爾建設漁業基地,配套建設專業漁業碼頭、冷凍庫和加工廠,形成產業化生產布局。”
“優惠的扶持政策,加上樂觀的產業前景,泉州有信心通過3年的努力,再發展40艘遠洋漁船。”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表示。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