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難,是許多泉州老板在這幾年備受煎熬的話題。在泉州政協的分組座談會中,甚至有企業家委員直陳,“轉型升級所面臨的障礙是融資難、融資貴”。
2015年,如何為泉州市的民營企業打上一劑“解決融資問題”的強心針,兩會期間各方熱議不斷。“當前經濟下行,倒逼傳統行業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導致企業經營風險加大,銀行在信貸投放政策上,更加注重風險防控,關注企業經營能力及擔保能力。”泉州市政協委員、泉州銀行董事長傅子能建議,可以通過建立政府牽頭的行業基金和擔保公司,為企業融資提供擔保,解決企業融資難、擔保難問題。
【案例】
“損失”9000萬銀行貸款
去年以來,泉州市一家大型紡織企業已“損失”了2筆總計9000萬元的銀行貸款。該企業負責人陳南(化名)說,去年3月份,他在泉州某國有銀行一筆5000萬元的貸款即將到期。當時,銀行告訴他,只要這5000萬元還進去,就想辦法幫他解決5000萬元的貸款,這在行業內被稱為“舊款新貸”。可是,當陳南把貸款還清之后,銀行卻遲遲不再放貸。
這還不算,不久,陳南又經歷了另一次慘痛。一家長期合作的國有銀行,在今年開始的授信中,突然砍掉了他4000萬元的額度。兩次下來,陳南已經被挖出了9000萬元的資金缺口。但是,他并不死心。該公司有一個剛剛拿到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創新項目。泉州一家國有銀行愿意幫他申請貸款,因為這類“技改項目”可享受銀行貸款的綠色通道。
然而,盡管是國家認可的項目,這筆貸款也最終流產。“不僅我這家。”陳南說,泉州還有一家出口型服裝企業,在行業里排名還很靠前,以前銀行給這家企業的貸款有7000萬美元,去年被壓掉了5600萬美元,只剩1400萬美元。這筆巨額的資金缺口,導致了該企業去年出口額的大幅縮水。
【建議】
合理利用龍頭企業的剩余授信
民建泉州市委員會的兩個議案,直指企業融資困境。在《關于新常態下破解我市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建議》以及《關于創新中小企業質押擔保方式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建議》中,都指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民建泉州市委員會建議,拓寬融資渠道多種多樣,比如銀企合作成立產業基金可作為一種形式。由龍頭企業跟銀行結合,將自己的剩余授信,包括其上下游企業以及行業內的企業資金,做成一個基金,既能把龍頭企業融資能力剩余的資金引導到上下游企業,又可以解決銀行對小企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政府牽頭組建風險資金和擔保資金
在過去的半年里,為了解決企業融資問題,泉州市政府也出臺多項政策,比如籌建“泉州市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共擔資金”,由泉州市本級以及各縣市、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共同出資1億元設立,專項用于對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的小微企業貸款進行風險補償,以及對所發生的不良貸款損失進行有限共擔。
當然,政府牽頭成立風險資金的做法,在銀行業看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以政府牽頭的方式組建風險資金和擔保資金,可以激勵更多銀行敢于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共擔風險。”傅子能說,除了政府推動外,銀行自身也積極進行產品創新,比如泉州銀行在全國首批率先推出“續貸無需還本”的信貸產品——“無間貸”,讓經營良好、優質、信用佳的企業在滿足銀行規定的條件下,可以在無需償還本金的情況下獲得續貸,從而免去各種中間環節,減少財務費用。
實行差別政策 支持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
人大議案組還收到了《關于政府加大監管力度,規范民間借貸的議案》,建議實行有差別的金融政策,支持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發展。不過,這份議案能否成為今年人大的議案,還需要經過審查和表決。
海都記者了解到,這份議案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釋放資金,專門用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壓力。二是逐步推行利率市場化,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以差異化的利率吸收一定金額起點以下的社會資金,可以有效補充金融專營機構資金來源,降低社會公眾對利率的預期,降低社會公眾參與民間高利貸的熱情,阻斷高利貸的資金來源。(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兩會報道組)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