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
安溪茶葉電商年交易額超20億元 穩居全國首位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三年提及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近年來,安溪縣茶葉電商蓬勃發展,安溪縣委縣政府順勢而為,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制定條例公約等,進一步規范電子商務市場,茶葉電商交易量逐年攀升,穩居全國茶葉電商頭把交椅,2014年安溪茶葉電商交易額超20億元,突破2013年15億元的交易記錄。
年交易額超20億元,占全國1/5
談起2014年,祺彤香茶葉負責人蘇清陽滿意之情溢于言表。“去年全年總銷售量,超出前年16%,銷售狀況良好。春節也是銷售旺季,我們經常從早上忙到夜里12點,打好馬年最后一戰。”
不只祺彤香,安溪上萬茶葉電商在2014年也都取得不俗成績。數據顯示,2014年,安溪縣茶葉電商交易量穩步上升,全年交易額超20億元。僅前三季度,茶葉電商交易額達13.6億元,同比增長42%,茶葉網上銷售額在總銷售額中占比達23.2%,在全國所有產茶集中區中位居第一。
采訪中,安溪縣電商協會會長郝健佐向記者出示一份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經濟研究室對全國12座城市24247份調查問卷統計。數據表明,消費者茶葉品類偏好依次為:鐵觀音17.29%,龍井15.9%,普通綠茶12.97%,碧螺春11.4%,茉莉花茶9.06%,普洱茶7.6%;從茶類消費區域看,鐵觀音分別以9.8%、17%、17%,在南部、北部、西部市場占有率均為第一。
受消費者青睞,安溪縣茶葉電商一直處在持續爆發式增長中。據統計,2012年,安溪茶葉電子商務銷售額達12億元,排名全市第一,全國第三;2013年,安溪茶葉電商交易額超15億元,茶葉市場占有率21.3%;2014年全年交易額超20億元,占全國比例(總量)五分之一以上,穩坐茶葉電商頭把交椅。成長有煩惱,安溪鐵觀音被假冒
傳統茶產業插上電子商務翅膀,能夠飛得更高更遠。近年來,安溪縣精心“織網”,搶占茶葉電商高地。然而,商機的背后,安溪鐵觀音電商平臺正遭遇“成長的煩惱”。
安溪城區特產城茶商林連發說,網上開淘寶店,準入門檻低,目前,安溪縣外的鐵觀音茶葉總產量遠遠超過安溪本土。“這些冒牌茶葉,在網上都是以傳統安溪鐵觀音茶葉銷售,價格低,正宗的安溪鐵觀音完全沒有價格優勢。”
記者打開淘寶網,搜索“鐵觀音”,銷量比較靠前的價格基本在50元至150元之間。對于網上盛傳每斤9.9元的“白菜價”,有幾十年鐵觀音茶葉制作經驗的陳兩固表示:“肯定不是正宗安溪鐵觀音。即使采用機械化生產,加上人工、種植等成本,每斤茶葉成本價至少也得二三十元。”
“也有商家會在特定時間舉行促銷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專注電商的世界峰茶業負責人王源峰認為,企業可以以低于成本價的茶葉做促銷活動,但要保證安溪鐵觀音原產地茶葉質量,不能用冒牌、粗制濫造的茶葉,以價格戰擾亂鐵觀音茶葉市場。消費者網上選購茶葉方便,但不要只看價格、排位,而應選擇有工商注冊、QS認證和規模較大的正規商家,同時還要提高茶種和品質的辨識能力。
自規自律,助力安溪電商穩坐龍頭
“2014年春茶電商平均客單價(客單價=銷售額÷顧客數)同比增長30%,達80元/斤左右;而秋茶平均客單價90元左右,同比增長近40%。這與兩年前安溪縣通過成立電子商務協會,制定出臺《安溪鐵觀音電子商務發展自律公約》,著力引導電商企業規范化、品牌化發展密不可分。”資深業內人士林榮溪認為。
雖然在經過一段相對平穩的增長期后,電商平臺中的價格戰、口水戰時有發生,產業競爭進入白熱化,但面對外部環境的日趨復雜,安溪縣電商銷量依然穩步上升,牢牢占據茶市主流地位,并出臺《安溪鐵觀音電子商務發展自律公約》,以誠信、守法、公平、規范為基本原則,推動市場競爭回歸理性,打響“假貨”阻擊戰,行業自規自律成茶葉電商發展的主旋律。
郝健佐分析,盡管茶葉市場格局向著多元化方向變化。但是,從鐵觀音的產品屬性看,它的香氣、外形、滋味獨特,價格區間大,適應人群廣,而且全年都有新茶,性價比合理。無論是居家辦公,還是商務禮節,安溪鐵觀音無疑都具有優勢。“綜合分析,安溪鐵觀音擁有相當大的市場基礎和廣泛的消費群體,競爭優勢不減,牢牢占據茶市主流地位。”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