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現代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產,同樣需要創新,同樣可以通過技術上的革新進步,帶來實實在在的生產效益。”在安溪縣龍涓鄉舉源村的茶園,鐵觀音茶農在將傳統的茶葉制作技藝發揮到極致之后,正越來越熱衷于通過種植技術上的創新與探索,進行現代化的農業生產。
袋育茶苗 正月栽種七月采收
所謂袋育茶苗,就是像園藝苗圃給花卉育苗一樣,先在小型塑料容器里進行茶樹的幼苗培育,然后等到合適的時候進行移栽。“采用插穗方式種茶,今年正月種植,要等到來年的秋季才能開始少量采收;而如果移栽袋育茶苗的話,正月栽種,當年的農歷七月就可以開始采摘夏暑茶。”安溪縣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質量總監劉金龍告訴記者。
“眼前這片袋育基地有3畝,明年開春可以用來改造三四十畝的老茶園。”在安溪縣龍涓鄉的生態茶場,舉源茶葉專業合作社監事長陳秉懷告訴記者,袋育茶苗主要用以改造那些原來開荒不合理、茶樹品種參差不齊的茶園,由于見效快,能夠當年采收,茶農都很樂意對茶園進行改造。
此外,“采用插穗法種植,需要看天吃飯,氣候環境適宜的話能有80%的成活率,而采用袋育移栽的方式,成活率接近百分之百。”劉金龍補充道。
據其介紹,傳統的茶園改造,都是采用插穗法的方式重新種植,而通過思路創新,合作社借鑒園藝苗圃采用袋育方式進行花卉育苗的經驗,探索出袋育茶苗改造茶園的新做法,從安溪感德、西坪等老茶區尋找純種鐵觀音作為母樹,進行茶苗的袋裝培育。
高壓噴藥技術 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采用手持噴霧器噴灑農藥,一畝茶園需要噴5桶水左右,每個勞動力一天的工作量一般噴25桶水,折算起來大概是5畝茶園;而如果采用高壓噴霧的話,4個人配合,一天能完成100畝的茶園噴藥工作,相當于每個人能噴25畝茶園。”劉金龍告訴記者,工作效率比之前提高了將近5倍。
劉金龍所說的高壓噴霧,是舉源合作社自主研發的農藥噴灌工具,類似工業用的噴霧水槍,通過高壓水泵加壓,使水壓處于高壓力狀態,然后通過塑料軟管將按比例調制好的農藥輸送到茶園,進行大面積噴灑。
“以前20天都噴不完的連片茶園,現在只要三四天就可以輕松搞定。”據劉金龍介紹,茶小綠葉蟬是茶樹的主要蟲害之一,如果在蟲害爆發的數天內進行農藥噴灑,就可以有效控制疫情,而未能及時噴藥的話,害蟲會在茶樹上產卵,到時候即使害蟲被農藥噴死,其遺留下來的蟲卵依然可以很快孵化繁衍。
“因為水泵的加壓,藥水的霧化效果很好,可以節約1/3的農藥投放和可觀的用工成本。”陳秉懷告訴記者,這一成套的設備和技術正在加緊申請國家專利。
節省成本 工作效率提高近5倍
這種來源于生產實踐的技術創新,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普通茶園每年的產值在3萬元以上,通過移栽袋育茶苗的方式進行茶園改造,可以提前一年半的時間開始采茶,算起來能夠增加4.5萬元的產值。”劉金龍說。
而采用高壓噴霧施藥,不僅節省用工、用藥,而且提高了病蟲害防治的效果。“現在的勞動效率是手持噴霧時的5倍,節省了五分之四的用工成本,1800畝的生態茶園每噴一次農藥可以減少一兩萬元的工資支出。”陳秉懷告訴記者。與此同時,由于藥效提高,及時殺滅茶小綠葉蟬等害蟲,也提高了茶園的產值效益。
“創新不是工業領域的專屬,在農業領域,也可以通過技術上的改良創新,改進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益。”泉州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來源于生產實踐的創新,正在源源不斷地激勵著本地農戶的生產積極性。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