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海西進口資源產品重要集散地
本報訊 (記者呂斯達 通訊員王文 謝鏡山)記者從泉州海事局獲悉,2014年全年,泉州轄區港口裝卸貨量達9898萬噸,同比漲幅達29.5%,其中外貿貨物3219萬噸,同比增長40%,集裝箱177.62萬標箱,原油1800萬噸;全年船舶進出港43397艘次,同比增長4.32%。相關人士分析,貨物及資源產品裝卸量的大幅增長,既有效保障了泉州能源和原材料供給,同時,也表明港口對泉州新一輪經濟發展發揮著強有力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大宗資源產品進口持續增長
據了解,轄區貨物主要集中在大宗原油、煤炭、礦石、糧食、化學品等散雜貨進口和成品油、石油氣、化工品等石油制品的輸出。
據悉,隨著多個項目相繼竣工投產,泉州的總煉油能力已從1200萬噸/年提升至2600萬噸/年,我市港口石油、天然氣及制品吞吐量快速增長。同時,國電泉州發電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產后,總裝機容量從60萬千瓦增長到194萬千瓦,電煤消耗巨大。企業加大外貿煤炭的儲備,帶動外貿煤炭吞吐量增長,煤炭已成為我市在原油之后第二大宗進口散裝貨物,海西進口煤炭快速通道效應初顯。
泉州海事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泉州石化產業已初步形成以煉油、烯烴、芳烴為龍頭,延伸壯大九條石化產業鏈,優化“三酸兩堿”(即硝酸、硫酸、鹽酸及燒堿、純堿)、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等石化產品的產業鏈條。石油、煤炭、天然氣及制品進口的增長,為本地石化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這對于產業鏈條下游的紡織、服裝、鞋服、精細化工等產業而言,既保障了產品的穩定供應,又降低了價格波動的風險。
深水泊位帶動進港船舶大型化
“2014年,伴隨著一批大型石化產業的投產,一批新增作業點相繼通過省級口岸驗收,轄區油品、化工品貨物吞吐量大幅增長,到港船舶大型化、專業化趨勢進一步增強。”泉州海事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泉州轄區港口裝卸貨量同比增長29.5%,而全年船舶進出港艘次同比只增長4.32%。這意味著進出港船舶相比以往更加大型化、專業化。
事實上,進出港船舶大型化,與我市港口建設不斷發展,深水泊位不斷完善也有著密切關系。據介紹,作為我國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泉州海岸線長541公里,灣多水深,港闊浪小,可開發建港的岸線長112公里,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50個。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投產港口泊位8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4個,最大靠泊能力為30萬噸級,年設計吞吐能力超過1億噸,形成了分工比較明確的碼頭群體,分別對應泉州石化、紡織服裝、鞋業等多個產業集群,推動著泉州的對外貿易。
與此同時,隨著深水泊位不斷完善,靠泊船舶日益大型化,有效降低運輸成本,而且通關效率較高,使得泉州口岸成為海峽西岸進口煤炭、鐵礦石、荒料石等資源產品的重要集散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