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區華大街道華大社區“最美支部書記”事跡材料
踏上豐澤區華大街道華大社區的土地,這里樹木蔥綠,鳥語花香。轄區內各單位工作井然有序,處處展現出和諧之景。這一切,離不開華大社區黨支部書記莊金盈同志的艱辛與汗水。4年來,莊金盈率領黨支部一班人發揮黨組織堅強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吃苦在前,沖鋒上前,服務靠前,各項工作取得了優秀的成績,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一、從無到有 為社區黨員安家
老華大人都知道成立于2003年的社區居委會在舊南區的14號樓,總共20幾平方米的石頭房里辦公。
狹小的辦公場所,讓社區服務捉襟見肘,尤其是在開居民代表大會、集中辦理勞保等事務時就更是雪上加霜。不僅如此,當時的華大社區還沒有黨支部,華僑大學教師家屬以及部分尚未就業的黨員畢業生組織關系無法掛靠、轉移。
2009年,莊金盈到華大社區任黨支部籌備組組長時,發現了這些問題。為了社區陣地,為了給社區黨員找一個溫暖的家,莊金盈跑轄區單位、主管部門、與社區業務來往密切的相關單位。一趟不行跑兩趟,兩趟不行跑十趟,終于贏得相關單位的大力支持,不僅為華大社區安排了4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還撥款為社區工作人員每人新添置一臺電腦及辦公桌椅。如今,社區不僅有服務陣地300平方米,還有社區黨員活動中心、人口學校、社區書屋、老年活動室等,為居民提供了功能齊全的教育活動場所。
社區離休干部陳覺萬(華僑大學前校長)逢人便夸,“四年前社區一班人蝸居在2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內,如今陣地擴大了二十倍。莊書記真了不起!”
二、溫馨感人 70多歲老人來入黨
經過莊金盈7個月的籌備,2010年5月,華大社區黨支部終于成立了,華大社區的黨員們有了自己的家。
華大社區黨支部成立后,始終把新時期的黨員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培養數量多、質量高、結構合理的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增強了華大社區黨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為社區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黨支部從剛成立之初的7名黨員發展到如今的26名。它是一個既年輕又充滿活力的基層黨組織。黨員平均年齡30.1歲,絕大多數是華僑大學教師子女,文化程度高,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7人,其余的均為大學學歷,專業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
今年的7月,社區78歲的鄭碧霞老人,鄭重地向社區黨支部書記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鄭碧霞是華僑大學信息學院的一名退休老教師。退休之后,她一直熱心社區工作,加入共產黨是她多年以來的心愿。“活了這么多年,我的生活因為共產黨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區在莊金盈的帶領下一天天地在變化,現在我還有力氣,應該加入黨組織,為組織多做一點事。”在遞交入黨申請書時,鄭碧霞老人激動地說道。
去年,社區黨支部與華僑大學學生社區管理中心的56個學生宿舍樓宇黨支部共建,充分發揮社區高校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并成立華大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站。目前,服務站有正式登記注冊的黨員志愿者共有300多名,每年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1000多人次。
通過黨員志愿者活動載體,組織黨員參與便民服務、科普教育、政策宣傳、扶貧幫困、文藝演出等各類公益主題活動,樹創社區品牌。社區黨支部對社區黨員實行“雙管”模式,有效加強了黨員八小時以外的監督管理。大力推進“一心五民”服務(一心服務居民,便民、樂民、助民、安民、知民),進一步提高了社區黨建整體工作水平。社區黨支部在網上建立黨員管理QQ群、黨員博客等,專門負責社區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使流動黨員隨時可以以書信、電話、QQ和博客的形式向黨組織匯報思想、工作情況,提出想法建議和幫助要求等。建立健全了流動黨員登記制度,專人定期聯系,確保了黨組織與黨員“不斷線”。
三、幫就業、助貧困 華大社區處處暖人心
為了擴大社區影響,莊金盈借鑒兄弟單位的先進經驗,結合華大社區實際情況,不斷探索研究,社區黨建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2012年8月,華大社區黨支部第二屆換屆選舉莊金盈又以高票當選。他說,“社區居民給了我信任,我就要為社區居民做點什么。”
為了方便社區下崗職工再就業,莊金盈一有空就四處收集項目信息,他積極協調轄區單位,為下崗職工尋找就業機會。幾年來,他收集用工信息幾百條,幫助再就業32人。為居民搭建就業路成了社區黨組織和居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拉近了居民和社區的距離。
在華大社區任職4年來,莊金盈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發動社區黨員開展志愿者幫扶活動。4年來,先后慰問各類困難居民32人次,并幫助困難家庭辦理低保。
為了豐富居民群眾業余文化生活,莊金盈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壯大社區文化藝術團,大力開展“和諧社區月月樂”等文體活動。(張金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