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晚,在“中國茶的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圓桌會議上,來自英國、荷蘭、德國、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國和國內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的專家學者,與我縣茶葉專家齊聚一堂,圍繞安溪鐵觀音文化現象展開評論。縣領導廖皆明、王金章、陳木根參加會議。
會上,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院長林金科講解分析了安溪鐵觀音的保健品質與化學成份、感官品質與化學成份,認為安溪鐵觀音的生化品質決定其具有許多其他茶類所沒有的保健品質和功能功效;副縣長王金章全面介紹了安溪鐵觀音茶園基礎管理、茶葉品質工藝以及安全品質監管等;縣政協副主席陳木根論述了安溪鐵觀音獨有的“觀音韻”,認為“觀音韻”的形成必須具備天、地、人、種四要素,包括要生長在安溪這一獨特的地理環境、制作時必須嚴格遵循傳統的制作程序、品種要純正等。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謝文哲從安溪作為茶葉原鄉的文化定位,闡述安溪對于中國茶葉地理版圖的意義。謝文哲認為,安溪鐵觀音是聯系安溪與世界的最重要紐帶;由安溪人發明的“半發酵”制茶工藝和茶樹無性繁殖技術等農業技術,引領了世界茶科技的發展;安溪鐵觀音的興盛改變了安溪乃至中國茶葉經濟的格局;安溪鐵觀音“和諧健康”的特質引發國人休閑生活方式的變革;依靠安溪鐵觀音,安溪以其綿延不絕的茶道傳統和經濟創造力,為中國茶葉走向現代化,提供一個真實生動的“范本”。
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教授王斯福,荷蘭皇家學院院士、德國馬普研究院族群與宗教研究所所長、教授范筆德,加拿大阿爾貝托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白瑾,英國倫敦經濟政治學院講師、比較中國項目部主任石漢等境外專家學者,針對安溪鐵觀音的韻味、安溪茶產業發展、鐵觀音茶葉制作工藝保護、茶文化傳承等展開熱烈討論,提出自己的疑問與看法。安溪方面的領導、專家現場進行了解答。
縣政協主席廖皆明說,安溪鐵觀音的“韻”,更多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和諧和平是其本質內涵。長期品飲鐵觀音的安溪人,骨子里就有“和為貴”的基因。他舉例說,海內外四五百萬安溪人,他們在內在外都能和睦相處、共生共榮,與茶給予的這種基因是分不開的。安溪的茶文化現象不單在安溪存在,在一些沿海地區和受鐵觀音功夫茶影響過的一些省份的人,也同樣具有這種基因。廖皆明倡議,多喝安溪鐵觀音,多喝茶,世界就更和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