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市區田安路上,市民正在路邊攤挑選服飾。(九強 攝)
路邊“清倉大甩賣”攤點的衣服這么便宜,真的靠譜嗎?這些服裝真的是攤主所說的“廠家直銷貨”、“專賣店斷碼的衣服”嗎?記者對此進行深入調查。
源頭 或是加盟店超低價甩庫存
“不能籠統地說‘大甩賣’攤點的衣服都是假貨,但是,很多攤點會摻雜假貨銷售。”曾在石獅做過企業庫存交易的業內人士張先生告訴記者,如果是品牌的T恤衫僅賣30元—40元,那么,這些衣服很可能是企業生產的二等品。不過,很多企業為了保護自己的品牌形象,會用剪標的方式對二等品進行處理。也就是說,二等品的標簽是不齊全的,與一等品有明顯差別。
“以七匹狼T恤衫為例,即使是2011年的正品老貨,進貨成本價格也要30元—40元,銷售到終端市場至少也要60元—70元,才有賺頭。”張先生告訴記者,那些沒剪標的,賣30元—40元的品牌服裝,有可能是仿冒品,也有可能是因為品牌加盟店倒閉,超低價的貨底,不過,這類貨底數量很有限,基本上支持不了長期銷售。
“早些年,確實存在著很多品牌企業苦于庫存壓力,動輒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貨值的庫存便宜銷售給中間商,再由中間商轉賣到外地批發市場銷售,不過這幾年,很多品牌企業意識到這種清庫存的方式難以控制銷售渠道。”張先生告訴記者,因為品牌服裝一旦過于便宜地外流,就很可能淪為路邊貨,這對企業品牌將是致命的打擊。
癥結 品牌企業難以控制加盟商
為此,記者采訪了多家品牌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他們均表示,“大甩賣”的服裝從企業內部外流的可能性很小,但不排除小部分服裝從代工工廠、加盟店外流的可能性。
“品牌企業的庫存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工廠庫存,另一種是渠道庫存。”我市一知名體育用品企業相關負責人丁先生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工廠庫存較好控制,目前,品牌企業的工廠庫存主要通過做品牌特賣會和工廠折扣店直接銷售兩種方式清理。
據介紹,特賣會一般是換季或年底等特定的時候開展。此前,利郎、九牧王、嗒嘀嗒、瑪米瑪卡等本土品牌企業都通過特賣會,成功清理了不少庫存貨;而工廠折扣店大部分是常態化開放的,但短期的清庫存能力不如特賣會。“總體來說,無論是特賣會,或是工廠折扣店都是直接面對終端客戶,很少有被轉賣的可能性。”
然而,對于渠道庫存是否可能流到“大甩賣”攤點的問題,丁先生也心中沒底。“渠道庫存確實很難控制,因為很多專賣店是加盟的,部分區域代理可能為了回籠資金,將一些積壓的斷碼貨便宜銷售給中間商,這類交易企業很難監管到位。”
無奈 回收價太低分銷商不做虧本生意
記者了解到,目前,本土不少品牌企業已開始嘗試著向區域代理、加盟商回收一部分渠道庫存貨,統一交回廠區做特賣會銷售處理,以防庫存貨流入“大甩賣”攤點銷售。
但分銷商對這樣的方式似乎并不感冒。“2011年夏季,我以原價的4折進了一批當季服裝,到今年夏天,還剩一些沒賣出去,企業開出的回收價為原價的1折,回收總價還要再打上8折。這相當于進貨價100元的襯衫,回收價只剩下20元,誰肯做這樣虧本的生意?”一家男裝企業的分銷商朱先生告訴記者,不少企業按庫存的年份制定回收價,比如進貨價3.5折,過季一年回收價即為2.5折,過季兩年回收價即為1.5折,庫存放越久越不值錢。
“大企業依仗著品牌優勢,對分銷商開出的庫存回收價太低了,大多數分銷商寧愿把庫存銷往其他渠道,也不愿讓廠家回收。”在朱先生看來,品牌企業要遏制住加盟商隨意銷售庫存的做法,最好與諸多分銷商建立一個良性庫存回收機制,同時適當提高庫存回收價,這樣才能有效減少渠道庫存的外流。
讓品牌不再“掉價”
采訪中,清倉大甩賣的攤主和品牌企業各執一詞,前者保證“絕對是正品”,后者又說從企業內部外流的可能性很小。不過,誰也沒法排除部分服裝從分銷商外流的可能性。
然而,無論大甩賣攤點的服裝質量如何,是正品或是仿冒品,不可否認:這樣“大甩賣”無疑會讓企業的品牌“掉價”。身邊一位朋友曾這樣對記者說,品牌服裝一旦在路邊便宜甩賣,自己基本就不愿意再到專賣店購買品牌衣服了。
面對如此之多的大甩賣攤點,諸多品牌企業必須動起來,對于仿冒產品堅決打假,對于外流的庫存貨進行銷售渠道整合,這樣才能有效維護自身品牌形象,讓品牌不再“掉價”。(來源:泉州晚報)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