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9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文章稱,在城鎮化建設背景下,中國產生了許多由地方政府主導,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及建設管理模式的開發區、高新區等新興經濟功能區,統稱為經濟新區。經濟新區的廣泛出現,形成了許多新的城市空間。它們大多經濟發展快速,城市硬件設施建設及整體市容環境良好,但其文化環境、文化發展值得關注。
文章摘編如下:
經濟新區從區位選擇上一般都選擇交通便利,地域遼闊,適合大規模產業集聚的地區,因此大都依托母城(主城區)在城市和鄉村之間,隨著經濟規模和人口數量的發展,漸漸獨立于主城區外,成為新的城市空間。經濟新區普遍發展歷史很短,文化基礎薄弱。固有的歷史文化積淀不深,在某種程度上制約新區的文化生長能力和文化產業發展。
目前,中國內地有些新興城市也很重視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表現之一是地標性文化景觀,如大劇院、博物館、會展中心等。這些豪華文化景觀目前的功能只是旅游景觀,與城市的“人”和“文化”不發生關聯,甚至其過度的豪華似乎使其離“人”本身越來越遠,與大眾的文化訴求越來越遠。
文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為了大眾的基本文化權利,不是政績工程,也不是經濟指標。文化的最終價值應該是指向人本身。僅僅有時尚現代的文化景觀,不重視文化內涵的建設,不重視與之匹配的“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培養,不重視歷史、宗教、哲學、文學藝術等精神文化形態的建設,不重視培植文化的生長環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樣的文化建設是浮淺的,沒有靈魂。這終將影響城市及區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也將使文化產業的發展后勁不足。
近年中國內地的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但存在泡沫化現象,一些經濟新區尤其明顯。其一,文化園區建設一哄而上,廣告產業園、新媒體產業園、出版創意產業園、動漫游戲產業園等大量出現。許多園區看起來落地項目很多,但缺乏統籌,難以形成規模和競爭力。另外有些文化產業園區屬于地產的“圈地”行為,“空殼化”現象嚴重。其二,許多經濟新區在發展文化產業時,都把發展動漫游戲產業作為重點甚至支柱性文化產業,一哄而上,使動漫游戲產業發展,呈現出大躍進式的態勢,造成了產業布局結構的雷同。
經濟開發是一個現代化、城市化進程,在這一過程中,勢必導致一些原有文化群落的遷移、重組,導致文化形態的“碎片化”。經濟新區在經濟開發后,原有文化群落發生遷移、重組,以及來自不同文化群落及文化個體的移民,以“碎片”方式重新聚集的區域。
新城市又沒有本身的主流文化來自然地融合和吸收他們,因此各個文化群落和文化個體都以“碎片”的形態存在,喪失了文化的歸屬感。不同文化群落文化歸屬感的“暫時性”缺失和文化鴻溝問題,可能是大多數經濟新區在很長時間內一種典型的文化生態癥候。(陳迎輝)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