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政府給力、企業出力,向來是泉州政企互動的優良傳統。在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泉州節后立即召開2014年千企大會——泉州“二次創業·拓展民綜改革”大會,并在會上下發新近出臺的推動民營經濟發展“1+7”政策體系。
這一政策體系顯示泉州市委、市政府持續營造制度環境、釋放改革紅利的堅定決心和務實舉措,為建設民營經濟發展樂園再添動力。這八大政策,猶如八匹駿馬,拉動泉州民營經濟更上一臺階。為了便于廣大讀者更為快速、便捷地看懂新政對泉州民營經濟的利好,早報為您整理出這幅《政策八駿圖》(具體政策內容詳見早報1月28日至30日相關報道)。
民綜改革
釋放紅利
政策 《關于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見》
今年是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泉州深化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重要一年。泉州從拓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出發,以泉州的產業發展現狀為依據,為泉州的民企量身訂制了28條措施,力求讓更多民企獲得改革紅利和政策實惠。
特點:作為一份綜合性政策文件,《意見》在五方面大膽突破。
一是放寬民營經濟的市場準入門檻。政策提出開展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由原來的重審批、輕監管轉變為輕審批、重監管,增強市場活力。
二是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在金融、軍工、公共服務、服務業新興業態、健康產業、海洋產業等領域,向民間資本推出一批符合產業導向、有利于轉型升級的項目,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三是支持企業文化、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以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進一步創新金融、土地、科技等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提高資源要素配套效率。如整合1億元啟動資金,建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共擔資金,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風險,推動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
五是優化政務服務環境,如建立行政審批項目動態清理和發布制度、推行“一表式”網上審批等,轉變政府職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工業11條
穩增促轉
政策 《關于貫徹落實省政府進一步推動工業穩增長促轉型十一條措施的通知》
泉州在省政府今年元旦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工業穩增長促轉型十一條措施的通知》基礎上,結合泉州實際,整合既有的優惠政策,出臺該政策,旨在讓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享受到政策“紅利”,并以此為導向,推進產業結構轉型。
特點:十一條措施含金量十足。在鼓勵企業用好用足省政府增產增效用電獎勵政策等基礎上,泉州對支持企業技改、開拓市場、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加快“兩化”深度融合等方面進行了拓展。
支持企業技改方面,全市2013年投入技術改造資金522億元,今年計劃完成技改投資610億元以上,繼續推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和“五年千項”技改項目行動計劃,為企業技改樹立示范和標桿。
支持企業開拓市場方面,我市強化政策配套,著重扶持本市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展會,旨在通過做大展會影響力,展示本地工業產品,拓展市場空間;同時鼓勵企業抱團參加副省級以上城市舉辦的、影響力較大的展會,降低參展成本,打響“泉州制造”的知名度。
而為了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行業集體競爭力,我市鼓勵企業兼并重組,一方面落實省里在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相關優惠政策,一方面也延續此前支持民企“二次創業”的優惠措施,對總部設在我市且年產值億元以上的市域外企業實行兼并重組的予以獎勵扶持。
此外,我市將通過每年培育100家具有“兩化”融合帶動作用的示范企業和服務平臺,加快企業流程再造,逐步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工業設計
比學趕超
政策 《關于促進全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九條措施的通知》
工業設計對企業提升產品創新性、加強市場競爭力、提升產品附加值具有重要價值。泉州也涌現了一些專業工業設計公司,但總體上看,泉州工業設計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設計理念不夠普及,設計創意人才缺乏,設計水平仍待提升,與先進地區還存在較大差距。政策發揮導向作用,鼓勵企業大膽摸索。
特點:該政策結合泉州工業設計發展現狀,對此前2011年出臺的《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動泉州市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進行補充、細化,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資金從每年300萬元增加到1000萬元,資金的去向具體到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都有具體說明。此外,新政策更側重于新嘗試,比如人才創業信貸扶持、成果轉化方面、支持專家輔導、鼓勵服務外包、引進大機構等方面,都有新的措施鼓勵企業大膽摸索,也希望通過政策導向作用,帶動社會更多力量投入,推動我市工業設計步上新臺階。
人才授信
推動創新
政策 《關于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的若干意見》
商業模式創新其重要性不亞于技術創新,先進國家的企業創新中有60%依靠商業模式創新推動。科技和信息時代全面到來,泉州民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再上一個新臺階,關鍵要靠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特點:這一政策經過反復修改,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凸顯重要性、導向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關于向創新人才提供授信額度問題,既借鑒發達地區經驗,又充分尊重泉州實際。
近年來先進城市掀起了采取創業授信貸款培養和引進人才的熱潮。此次出臺的新政策提出,從市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共擔資金中安排1億元授信額度。又如,在商業模式創新示范企業認定方面,充分體現導向性。
企業創新商業模式采取的方式各異,其路徑也各有千秋,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趨勢,對此,新政策提出每年認定50家典型,納入最佳商業模式示范企業案例庫,著重給予扶持和宣傳、推廣。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