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網安溪縣城廂8月28日訊 安溪縣城廂鎮玉田村,很多房子外墻蒙著黑灰;沿河道附近有眾多簡易搭蓋,屋外堆滿了黑色廢渣,味道刺鼻。
一下雨,這些廢渣就被沖到河里,通過西溪,流入晉江。而這,卻是泉州市民的飲水水源所在。
污染來自翻砂作坊,這是水暖行業的上游產業。由于嚴重污染,這處遠近聞名的“黑煙村”,被省環保廳掛牌督辦。昨日,安溪縣組織聯合執法,強制關停37家作坊。
當地翻砂產業經過30年發展,年產值已近5億元,影響著幾千人的生計。帶著“民生支柱產業”標簽,這場環保風暴能否徹底?
【現場】
存在三大污染 37家作坊斷電
玉田村最大的產業是翻砂,而最大的污染也是翻砂。
翻砂是一種鑄模工藝,鑄造零部件,加工半成品,是水暖行業的上游產業。其中,采用“沖天爐”燒鑄,生產時屋內濃煙滾滾,黑煙外冒,爐上卻沒有任何除塵設施;冷卻產生的黑色煤渣和砂渣,也沒有環保處理。
昨日上午8點,玉田村的翻砂作坊,迎來第一次大規模的聯合查處。安溪縣環保局、電力、消防以及城廂鎮政府等眾多人員陸續到達玉田村。在一家作坊,生產的“沖天爐”還燙手,執法人員很快就切斷了這家作坊的電源。
安溪縣環保局副局長許貽德說,7月初就開始前期摸底和動員宣傳,通知限期整改,之后才進行這次執法,并制定了《玉田村及周邊區域翻砂作坊加工行業污染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
許貽德說,前期調查確定了76家翻砂作坊作為整治對象。首期整治中,37家“沖天爐”作坊被切斷電源。
整治中,村民老李用食指刮了一下房子外墻,黑乎乎的墻壁就突然白了一道,“你看看,房子都熏黑了!”
村民們只看到黑煙和廢渣,還沒看到背后的污染之嚴重。
許貽德介紹,至少有三大污染。一是鑄造加工銅、鋅、鐵等金屬時直排廢氣,污染空氣;二是砂模澆鑄成型產生廢渣,影響西溪水源,而西溪是晉江上游;三是拋光等會產生嚴重的噪音。
【調查】
產業發展30年 年產值近5億
作為當地的民生支柱產業,玉田村的翻砂作坊加工行業年產值大約5億元。記者調查發現,錯綜復雜的經濟賬,現在面臨著“一刀切”的陣痛式解決。
“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但是長痛不如短痛。”玉田村委會主任陳健全回憶,大概在1983年前后,村里就出現了第一個翻砂作坊,主要生產五金水暖的零部件,之后一路高歌猛進,直到現在。
玉田村原本并不大,隨著這一產業發展,人口越來越多。陳健全說,現在全村常住人口2200人,其中有一半到外地銷售水暖五金產品;外來流動人口達8000多人,都是經營翻砂作坊的,“村小共382個學生,本村的只有53個。”
“一年產值應該有將近5億元”,對于這些加工點,陳健全估算道。其中,很大一部分貢獻,就靠這種落后的“沖天爐”。
安溪縣城廂鎮玉田村跟“中國水暖城”南安市侖蒼,僅隔一條西溪。時隔30年來比對,兩地發展差異巨大,玉田村還在賣零部件,很多還是半成品,客戶就是中小水暖廠。而其大多數加工點,就是自家住房或簡單臨時搭蓋的廠房,屬于典型的“三合一”。
全都未過環評 關停卻不容易
安溪縣環保局今年摸底發現,不少翻砂作坊加工點辦了個體戶營業執照,“但沒一家通過環評”。
這樣明顯的環境污染,為何在過去一直都沒能得到集中的整治?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是“不訴不理”的執法機制,另一方面是涉及面廣,一時難以解決。
就在昨日的執法現場,一個經營廢銅生意的村民還跑到執法小組跟前抗議。“像這種問題,關系到很多人的利益,村里還真沒辦法單獨行動。”陳健全對此也頗感無奈。
“最早做這個的都是本村人,后來外地人才多了起來。”村民老李坦言,早期他就是做這行的,十年前,他把房子租給外地人做,他每月坐收房租,一年也有兩萬多元。
在當地,眾多村民除收房租外,還有一部分人在作坊里入股。此前有執法人員來了,鄰居知道后也會通風報信;還有一部分村民在作坊里打工,他們也不愿意失去工作。
這也成為解決問題的一個困境。許貽德說,以前每年也就接到三四個投訴,也都進行了處理,但如果要整體取締卻困難重重。這次被省里掛牌督辦,泉州市環保局、安溪縣政府都非常重視,下定決心,才進展順利。
【出路】
民生支柱產業 治污能否徹底?
污染觸目驚心,治理困難重重。整治方案指出,“如果簡單粗暴地取締,群眾就業、生計將成為玉田村的一大隱患”,因此決定采取堵疏結合,統一規劃,引導該產業進行轉型升級。
帶著“民生支柱產業”標簽,這場環保風暴能否徹底?許貽德表示,翻砂本身并不違法,但污染要除,必須摒棄落后的工藝。
經營翻砂作坊多年的漳州人陳先生,對此顯得非常無奈。他坦承確實存在環境污染問題,但他認為沒有給足整改時間,他一時無法籌集到購買新設備的錢。
根據現有整治方案,一是使用“沖天爐”的作坊必須拆除,更換符合環保要求的中頻爐、電爐;二是配套做好廢氣凈化后排放、隔音措施、廢渣貯存等;三是補辦工商、環保等手續。
“這次斷電是敦促這些加工點整改。”許貽德介紹,對未能完成整改的將立案處罰;對拒不整改且無法按規范要求完成整改的將取締;對存在嚴重污染環境的加工點,將依據“兩高”司法解釋,移送司法機關調查,或追刑責。
擬規劃集中區 或能一舉兩得
村委會主任陳健全做了一番調查:為了全村的支柱產業,村民同意盡快完成整改,但問題是資金從何而來。
一位作坊主介紹,購置一臺中頻爐加上配套的設施要幾十萬元;電爐的耗電量又很大,不如燒煤劃算。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作坊還能做多久,“我們主要供應的都是一些小型水暖廠,常常有上頓沒下頓,怕投的錢打水漂”。
陳健全還算了另外一筆賬。如果把煤炭燃燒率、用電量、廢物(如粉塵中的銅粉)回收等綜合計算,生產效率提高,兩年就能拿回投入了,賺錢不是問題。
對于前期投入過大的問題,陳健全提議整合小作坊,“幾個小作坊合作,開一家大的廠,采購設備就輕松了”。他說,征集完意見后,還將集中向上級反饋尋求支持。
“按照遠期規劃,應該是要建立集中區,統一處理廢氣、廢渣。”縣環保局副局長許貽德認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地土壤污染,以及晉江上游西溪的水質問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