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經濟網8月15日訊 近年來,在資源要素制約加劇、企業成本大幅上升等嚴峻形勢的倒逼下,南安市提出以創新驅動、轉變提升、專注實體經濟來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產業轉型提升,全力打造“創新南安”。
破解瓶頸,南安產業發展成績斐然,石材業、機械裝備業、水暖廚衛業產值分別突破300億元、200億元和150億元,產業集群支撐作用明顯,產業結構逐步調優。數據表明,今年1-6月份,南安市規模工業產值達611.63億元,同比增長18.3%;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92.81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52.5%。
創新驅動
南安制造邁向南安創造
站在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口,面臨能源、資源、市場等要素的制約,面對產品同質化競爭的沖擊,南安以創新作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石材是南安傳統產業之一,這個曾被叫做“黑大粗”的產業,如今已走出一條“全封閉、大循環、再利用”的模式,并向創意、高端、奢華方向發展。目前,南安石粉碎石綜合利用企業中,石粉綜合利用率達70%以上,碎石利用率達90%以上。
金鹿日化堅持每年投入銷售額的4%用于研發,換來搶眼的產品推新動作。不到一年的時間便推出106個新單品,平均3天就有1個新品誕生。
金鹿日化的研發力舉,是南安企業專注產業結構調整、加強技術創新的縮影。此外,南安還積極引導推動企業轉變發展方式。中宇衛浴、天廣消防、閩發鋁業等企業成功進軍資本市場,填補了資本市場“南安板塊”的空白,實現家族式管理向現代化管理的蛻變……
企業創新碩果累累。截至上半年,南安共有37家高新技術企業、34家創新型(試點)企業,擁有專利授權達2015件,同比增長129.8%;擁有24個省、泉州市企業技術中心,13個省星火行業技術創新中心,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產業轉型提升,政企同心協力。近年來,該市出臺一系列政策,持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全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做優。截至今年6月,共兌現技術改造、開拓市場、自主創新、改制上市和“一企一策”等各級各類政策獎勵19701萬元,涉及企業1000多家(次),極大地推動了“南安制造”向“南安創造”躍升。
除此之外,南安還通過建好公共服務平臺來推動產業轉型提升。目前,南安已與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福州大學等高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并先后建立了國家大學科技園福建分園,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設立了生產力服務中心孵化器等引才載體,會聚更多高層次、高技能人才筑巢南安。
集群發展
零星出擊躍升集團作戰
產業轉型升級,南安蓄勢滿弓。從零星出擊躍升為集團作戰,產業集群發展助力南安經濟再次騰飛。
翻開南安實體經濟的發展史,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個意氣風發的龍頭企業帶動著一個強大的產業集群——水暖廚衛產業從小小水龍頭起步,到世界知名水暖衛浴品牌代工企業扎堆,成為我國發展潛力最大、配套最完整、名牌企業最集中的水暖泵閥生產基地;從機床到軸承,從零部件到整機,從紡織機械、水暖機械到石材機械、制磚機械,如今,機械裝備制造業已建立完整的產業體系;挾“國際石材之都”美譽,水頭獨占中國石材產量的60%和石材產品市場份額的70%,成為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石材生產、出口基地。
專業市場與集群共生共榮離不開南安這個重要的載體。打造“一城二區五市場八基地”,多年來南安用創新的眼界,矢志不渝地打了一場產業集團作戰的漂亮戰役。產業、基地、市場相互聯動,一個涵蓋石材陶瓷、水暖廚衛、裝備制造、光電信息、輕紡鞋服等產業的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在南安破土發芽、枝繁葉茂……
在集團作戰中,分工協作更加緊密。啟動不久的萬家企業“手拉手”3年行動,撮合效應已經顯現,南安51家泉州市級產業集群龍頭企業與泉州市域內122家中小微企業積極開展配套協作業務,實現配套金額達17.33億元。其中,天廣消防、申鷺達集團等5家龍頭企業與15家配套企業簽約金額高達2.6億元,典型示范作用明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