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_賴自煌 鄭翔 通訊員_李玲玲 林榮華 文圖
在晉江市委市政府“五城同創”戰略下,晉江正步入新一輪發展快車道。這其中,以“智造名城”為指導的晉江產業轉型升級正如火如荼展開。
晉江民營經濟富有特色。早在上世紀90年代,晉江就逐步探索出“一鎮一品”的產業模式,中國鞋都、中國織造名鎮、中國陶瓷重鎮等一批響亮的名號紛紛落戶晉江街鎮。如今,在晉江“5541”產業戰略布局下,這些街鎮產業正把握機遇,積極轉型提升,傳統產業走出新路子,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成為晉江新一輪發展的“產業新力量”。
今日起,本報推出大型系列報道“產業新力量”,盤點梳理晉江街鎮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先進經驗,發掘產業增長新亮點。
核心提示 自南朝晚期開始至今,晉江市磁灶鎮已有1700多年的燒陶歷史,被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建陶業一直作為磁灶傳統支柱產業,帶動著磁灶的社會經濟發展,但長期以來,建陶業所帶來的污染問題也常為人們所詬病。近年來,歷任磁灶鎮黨委政府以科學規劃為引領,立足自身產業特色、歷史文化和區位優勢,提出“三個一”發展定位,即建設現代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現代化新區,并緊緊圍繞這一定位,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磁灶鎮共策劃梳理74個產業支撐項目,總投資234億元,已完成投資62.62億元,昔日的“陶瓷重鎮”正逐步向“現代產業基地”華麗轉身。
加大技改
建陶產業煥發新機
針對傳統建陶產業,磁灶鎮近年來實施淘汰一批、轉移一批、升級一批的產業升級戰略,一方面鼓勵建陶企業加大技改力度,一方面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
現如今,穿梭在磁灶轄區內,已幾乎不見過去煙囪林立、黑煙滾滾、單純生產建筑材料的破舊廠房,越來越多的是一家家標準化建設、經過新能源轉化、專門研發生產功能陶瓷的建陶企業。
晉江市丹豪陶瓷有限公司是磁灶眾多陶企中的一員,也是磁灶較早實施轉型升級的陶企之一。從生產外墻磚到轉型生產仿古磚,丹豪用研發創新提升企業內功,用品質上乘的高端產品奏響了磁灶傳統建陶業蛻變的最強音。
在丹豪陶企的產品展示區,公司董事長王簪澤介紹起自己的拳頭產品如數家珍。印象中古板嚴肅的傳統地板磚、內墻磚,加入創新元素,竟做出令人驚嘆的藝術效果,山水、花鳥、典故、人物等融入其中,高端的品質大大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而通過清潔能源替代,企業的污染排放也大大降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依靠科技創新,傳統制造業同樣可以做成"朝陽產業"。”王簪澤說,兩年前,該公司噴墨仿古磚成功面市,產品利潤相比之前提高了50%以上。兩年來,依靠不斷升級的3D噴墨技術,如今丹豪已經成為這一新興品類的領軍企業,在自辟的藍海里成功實現了企業的轉型提升,走上快速發展軌道。
像丹豪一樣通過加大技改力度,推進清潔能源替代,進而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并獲得不錯的市場效應和社會反響的磁灶陶企如今不再少數,同時還涌現出了一批如華泰、騰達這樣的行業龍頭企業,可以說,作為磁灶傳統支柱產業的建陶業如今正煥發新的生機。
騰籠換鳥
印刷產業集群漸成形
在位于磁灶鎮域中心的中國(晉江)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內,縱橫交錯的路網建設目前已基本完工,寬敞的區間道路、栽種有序的道路綠化和路燈配套等提升了整個園區的景觀環境。
殊不知,在基地建設以前,這里也聚集著不少傳統建陶企業,落后的制陶工藝難免帶來臟亂差現象,而受市場、環保及建陶企業產品相對較低的附加值等影響,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曾受到制約。不過,現如今,這些建陶企業大多已被轉移或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知名企業,以及這些企業高規格建設的廠房。
作為福建省包裝龍頭企業的大自然印刷便是眾多落戶磁灶并較早建成投產的名企之一。提及選擇落戶這里的原因,大自然集團董事長助理彭建平直言,一方面是看到了地方政府所注重的規劃引導,一方面也是看中這里印刷產業鏈的集群優勢。
從建成投產至今一年來,大自然印刷正按照預期的目標有序發展,產能也在逐步擴大,今后還將設立設計研發中心,通過產品創新、設計創新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目前落戶基地的各種包裝業態間也已形成很好的互補,一個分工明確、配套齊全的包裝印刷產業集群正逐漸成形。
圍繞“三個一”的定位目標,以包裝印刷產業基地為載體,磁灶鎮共引進項目60個,總投資139億元。目前,基地內已開工建設的項目有37個,投產10個,新的產業集群已逐步成為磁灶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和重要支撐點。
此外,依靠獨特的區位優勢,磁灶鎮還引進海西家居、五金機電兩大專業市場及順豐物流、申通物流、傳發物流、達發物流等項目,規劃建設占地2000多畝的現代物流園區,著力打造商貿物流中心。而新亞電子、泰和酒店、企業營銷中心、三六一度、特步、德爾惠等名企也紛紛選擇進駐磁灶,使得磁灶區域的業態形式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專訪
磁灶鎮黨委書記張漢杰
造環境搭平臺 構建服務型政府
晉江經濟報:幾年前,磁灶鎮明確提出打造“三個一”的目標定位,并圍繞這一定位全面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轉型的過程中,地方黨委政府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張漢杰:這幾年來,磁灶產業轉型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鎮黨委政府也做了相當多的工作,最主要的一點還是造環境、搭平臺。從外部環境來說,泉州市委、市政府把磁灶列為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賦予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晉江市委、市政府在磁灶成立發展建設指揮部,統籌磁灶區域發展,這些都為磁灶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從內部來說,主要是兩手抓優化。一手抓軟環境的優化:通過整合磁灶的區位優勢、人文優勢,并立足自身產業特點,出臺《磁灶鎮產業專項規劃》,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同時,成立項目對接組,大力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深入推進“回歸工程”,著力打造“服務型”招商新平臺。此外,深入推行一線工作法,要求各相關干部深入一線,做好安征遷工作,確保項目快速落地;主動靠前服務企業,協調各類手續報批問題,強化政企群互動,提高行政服務效率,做強軟環境。一手抓硬環境的優化:通過加快推進現代商貿中心、中心居住區、延澤街改造等幾大片區改造,“四縱五橫”路網格局建設以及鎮域環境整治,逐步改善鎮區面貌,為產業轉型工作營造良好的硬件環境。
晉江經濟報:為了確保實現“三個一”的目標定位,我們還有哪些事情要做?
張漢杰:今后,我們將繼續以構建服務型政府為目標,為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重點推進路網格局建設,以及電力、燃氣、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并強化資金、人才等要素方面保障,幫助企業搭好融資橋梁,促進企業與銀行良性互動;同時,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工作,為磁灶產業發展提供骨干技術人才保證。在實現“三個一”目標定位上,我認為以下幾方面工作還需加強。首先是項目推進上需加速。在符合程序、質量保證的前提下,盡快做到快報批、快征遷、快建設、快投用,使項目進一步落實,效益進一步顯現。其次是項目服務需優化。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轉變政府職能,落實好各項措施,提高行政服務效率。最后是項目的保障需加強。留不留得住企業,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是關鍵,需在基本要素方面下足功夫,提高項目用地供地率、項目開工率、項目投產率,確保項目盡快投產增效。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