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專注于陶瓷機械、礦山設備,到拓展立體車庫這片藍海市場;從深耕工程機械,到在智能機器人領域大展拳腳……歷經多年發展,福建南安市機械裝備制造業已涵蓋精密機械、產業機械、工程機械、專用設備、機械及汽配產品、消防器材與閥門等六個大類中的數十個子類。
填補國內空白、占據技術高地,為本地石材、水暖等傳統產業提供價格低廉且不亞于國內外頂尖技術水平的裝備,南安機械裝備制造業持續破解著一個個產業難題。
告別中小企業多且較分散的局面,在各個裝備工業園或集中區形成5-10公里之內就可以基本完成協作配套加工的條件,是已有集聚效應的南安機械裝備制造業向產業集群邁進的又一步。
“機械兵團”涌入傳統產業
在中宇集團拋光車間內,數臺機器人在進行打磨和拋光。這條全智能生產線,從五金毛坯到成品制作過程都是全自動化。而此前,這類生產線的打磨和拋光工序需人工完成。
“一個機器人的工作量相當于30個工人,還能確保產品的高質量和穩定性。”該公司負責人蔡吉林告訴記者。機器人的投入使用,為企業節省了大量人力,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產能,保障了供貨。
由于一線技工短缺,各大水暖企業紛紛斥資引進機器人對生產進行智能升級。南安裝備制造企業瞄準了市場需求,進軍機器人工業的廣闊市場。
瑜鼎機械有限公司銷售經理俞裕義表示,尋求機器人替代人工,正成為大中型企業的普遍選擇。在該公司的模擬拋光封閉車間內,一臺機器人拋光機揮舞著機械臂,嫻熟地對水龍頭產品進行拋光。而這一切動作,只需一名操作工在外圍操控。機器人讓工序變得簡易精確,工人也可避開打磨、拋光等不良生產環境。
同樣在研發機器人拋光設備的還有福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實驗室,其6軸3-5公斤小型工業機器人研發正向國際水平看齊。“應用這一技術的自動磨拋機器人,可以加工衛浴產品,實現復雜形狀工件磨削拋光的自動化,是高級衛浴產品綠色生產的關鍵設備之一。”該企業技術負責人介紹,機器人研發主要參照瑞士ABB集團的技術標準進行,每年預計可生產銷售小型工業機器人500臺。
“南安產業機械制造業的規模雖然在機械裝備制造業中比例不是最大,但卻是最有優勢的產業之一。”該市經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水暖機械、石材機械等直接為本地的優勢傳統產業服務,直接助推了產業的轉型升級。
產業提升擦亮“金字招牌”
第一季產值近50億元,26.4%的比增速度,業內用“高歌猛進”來形容南安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加大產業培育、整合、聚集、提升力度,產業空間不斷拓展,產業內涵日漸豐富。”南安市經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南安共有裝備制造企業600多家,建設中的扶茂工業園、濱江工業園、侖蒼英都工業園、成功工業園等四個裝備制造業專業園區,正引導裝備制造業走園區化、集約化發展道路,逐步形成機械裝備企業集中分布、聚集發展的格局。
“自從摘下省級裝備制造基地這塊‘金字招牌’后,這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項目前來入駐。”濱江裝備制造基地辦主任黃哲槐說,目前基地已入駐企業98家,其中今年重點工業項目(含技改)16個,總投資17.55億元,8家企業年內將投資3.2億元進行擴建和技改。
在引進項目的同時,基地積極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制定項目全程跟蹤服務制度、項目集中會審制度、項目提前介入制度。同時“引鳳筑巢”,盡可能引進高層次人才并重視不同層次人才的培養。
“今年我們還將繼續打造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將小微企業一家家扶持壯大,為裝備制造業培養一批批生力軍。”黃哲槐告訴筆者,今年年初,濱江機械裝備制造基地被認定為省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再次為園區里的小微企業爭取到政策扶持,基地已規劃200畝用地,專門用來安置小微企業,目前入駐企業已有21家。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