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年福建省職業院校(中職組)手工制茶項目技能大賽在安溪縣舉行。來自福州、泉州、漳州、三明等全省各地的7支中職學校代表隊、44名選手云集安溪茶校,各施所學,展現傳統手工制茶的魅力。
以賽促學強化技能
翻炒、抖散,青綠的鮮葉不停地在鍋底翻滾……在比賽現場,記者看到,數十個炒茶鍋有序排列,參賽選手們坐在鐵鍋旁,揮動雙手,揉搓捻動,各展其能。
此次大賽由福建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省農業廳、省總工會等聯合主辦,安溪茶校承辦。選手為全省中等職校涉茶專業在校生。在為期兩天半的比賽中,評委們將根據選手制炒出來茶葉的外形、湯香、香氣、滋味、葉底味以及制作過程進行綜合評定,評選出本次全省職業院校(中職組)技能大賽的各獎項。
“出來比賽,眼界大開。”就讀于龍巖農業學校茶學專業二年級的陳微,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此類比賽了。她覺得,對她來說,比賽就是一次很好的鍛煉,希望通過比賽,提高自己的技能。
在場的選手也紛紛表示,這次比賽看到各地炒制手法千姿百態,尤其是安溪傳統手工制茶技藝更是一絕,非常值得學習借鑒。
本次技能大賽的裁判長、福建省茶葉質檢站站長陳鑾表示,舉辦手工制茶技能大賽,強化對學生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充分展示職業教育辦學成果。
“通過參加各級職業技能競賽,調動廣大學生職業技能訓練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就業、謀業、創業能力。”安溪茶校校長李瑞章則認為,組織開展技能大賽活動,在鍛煉同學們的專業實踐技能的同時,還能考驗學生的意志品質、團隊合作精神、心理承受力。
復興傳統制茶技藝
“舉辦這類比賽很有意義。”劍斗鎮仙榮村69歲的茶農黃茂林,靠一手過硬的制茶功夫發家致富,自己的幾個兒子不愿學習傳統制茶技藝,一直讓他感慨:“再過不久,這手技術就要失傳。”
記者發現,近幾年,傳統鐵觀音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但能做出鐵觀音傳統味的,主要還是老制茶師。如何讓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成為困擾不少老制茶師的問題。
不少老制茶師向記者反映,很多年輕人怕辛苦,不肯下苦工學習傳統制茶技藝,有的轉行做其他事業,有的外出務工,父母輩成制茶主力軍。感德鐵觀音制作技術研究會發起人之一陳清波認為,安溪本土年輕一輩的制茶人越來越少,這讓不少老茶人感到憂心。除了怕辛苦,制茶經驗不豐富,對提升制茶技藝水平需長期積累缺乏耐心,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也讓一些年輕制茶師離開了茶行業。
“想把正宗鐵觀音的面貌呈現給世人,老祖宗的技藝不可荒廢。在市場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依靠傳統制茶技藝確立安溪鐵觀音的競爭優勢,有助于推動安溪茶業長遠發展。”安溪茶校發展促進會會長、馨香堂茶行負責人黃永紅表示,安溪鐵觀音作為茶中的“貴族”,是六大茶類中最具天然花香、最具魅力的品種,只有傳統制茶手藝才能突顯其最與眾不同的高貴。
業內人士表示,在制茶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大部分的茶葉生產中都采用機械制茶,傳統手工制茶技藝運用已經越來越少了。而如今,通過舉辦手工制茶技能大賽,又將傳統的制茶技藝,送入大眾視野,同時也是鼓勵年輕人學習、提升傳統手工制茶技藝的方式之一。作者:林百蘭 林梅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