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國文)自去年以來,石獅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泉州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六屆三次全會“質量石獅·二次創業”的總體要求,扎實推進“港口質量提升”建設,港口經濟發展朝著質量和效益的方向邁出新的步伐。
石獅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公里,是陸域邊界線的2.3倍,這是石獅寶貴的自然資源,有著發展港口經濟的巨大優勢。進入“十二五”的第二個年頭,2012年,石獅市按照海西“東出西進”樞紐港的定位,以發展內貿集裝箱和大宗原材料及農產品為突破口,配套發展保稅倉儲加工和石材、糧食、鋼材、化工品等大宗商品的商貿物流業,延伸發展臨港服務業,帶動環灣濱海新城建設,推動“港城互動、產城融和”。
據統計,從去年至今,石獅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超3000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對臺小額貿易吞吐量完成1000噸;糧食海運首度突破10000萬噸;石材進口量達100萬噸。2020年,石獅石湖港有望成為貨物吞吐量達億噸的大港口。
一組組“漂亮”數據的背后,是石獅市在推進“億噸大港”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培育港口物流支撐體系。為把石獅建設成為福建主要綜合物流中心和閩南的國際物流樞紐,石獅市委、市政府大力抓好四大支撐體系的建設:一是加快推進港城聯動,積極支持配合泉州環城高速二期、跨海大橋建設,構建以港口為取向的集疏運支撐體系。二是建設石湖港石材物流園區和5號、6號泊位,完善碼頭通關設施;開發規劃建設伍堡港區和梅林港區,形成中小港區共存的沿海港口群,構筑物流業港口支撐體系。三是加強物流信息規范化管理,盡快建設以電子商務、倉儲配送、電子檢測、結算中心、中介服務、信息處理為內容的物流平臺,建立現代管理支撐體系。四是大力發展臨港物流業,加快港后物流園區建設,爭取設立石湖保稅物流中心,盡快建成石材物流市場,吸引本地或外地貨源從石湖港進出,形成物流業企業群體支撐體系。
推動臨港產業大發展。石獅土地寸土寸金,但在港后卻留下了大片的發展用地,石獅經濟開發區就在這前景無限的臨港片區之中。石獅市以經濟開發區為載體,石獅正加快推動港口與產業、城市聯動發展,實現“以港口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促進港口開發”的臨港經濟發展良性互動效應。目前,石獅經濟開發區已形成“港口倉儲物流、精細化工、電子科技、紡織服裝、五金機械”五大特色支柱產業集群。同時,積極引進現代物流產業,在沿石湖大道布局石材物流專業市場、倉儲物流中心等專業市場,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環灣建設帶動港口繁榮。石獅提出了“以港興城,創新引擎”的石獅環灣片區總體發展思路,即以石湖港為新區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帶動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城市職能的提升,最終形成“港口引擎、雙軸交錯”的空間格局,對接環泉州灣新增區域的發展。
此外,今年我市還進一步優化通關環境。完善石獅港區海關、海事、檢驗檢疫等辦事機構,大力推進部門聯合作業,建立健全“大通關”制度,積極發展報關行、船貨代理、信息咨詢、金融結算、海員俱樂部等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改善口岸部門的辦公服務環境,提高通關作業效率,加強石湖港與海西港口群合作共贏,增強港口核心競爭力。密切關注航線動態、運力變化,支持企業加密國內航線,鞏固內貿集裝箱業務,開辟更多國際航線,提高外貿集裝箱業務。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