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陰霾仍未散去,中國經濟去向也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下,泉州如何抓住獲批全國“金改區”、全省“綜改區”的天時,增強憂患意識,謀劃長遠發展?廣大民營中小企業又該怎樣迎接機遇和挑戰?
昨日,在由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泉州市金融辦、泉州市工商聯(總商會)、泉州晚報社、中駿置業聯合主辦的第八屆泉州經濟年會上,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就“金融改革機遇與產業升級”作主題演講。
在經濟調整期積蓄能量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仍將處于調整期,根本原因是需求不足。消費需求不足,企業生產了許多產品沒人買,產品價格就會下跌。”王小廣稱,“不過,經濟的階段性調整是正常規律,經過調整,經濟才能上新的臺階。”
王小廣提出,經濟的調整要通過四個方面:一要擴大內需,即擴大消費;二要發展實體經濟;三要加強自主創新;四要實現產業升級。“最主要是調整發展模式,不能完全靠擴大投資和出口,而是要擴大內需,增加消費。”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方式之一,但是城鎮化并非簡單地蓋房子,核心應該是留住人。比如像泉州這樣制造業發達的地區,就可以通過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來滿足外來人口的需求,把他們留在泉州。有了人流量,城市自然會繁榮;城市繁榮了,消費也會增長。”王小廣稱,企業也可以在經濟調整期做好產業轉型與升級,通過加強自主創新等方式,在調整期積蓄能量。
加強金融與實體的結合
“實體經濟要加強與金融的結合,企業要善于對接資本市場,比如股市和債券市場,對于企業來說,途徑不只是上市,還有柜臺交易等。對一些有品牌、有技術的企業而言,要鼓勵企業上市,上市獲得的資金也有助于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王小廣稱,泉州企業在對接資本市場方面做得很好,不僅有70多家上市公司,在國內A股市場上市的企業也不少。“實體經濟對接金融市場,能幫助企業實現良性運作,為企業的成功奠定基礎。”
針對泉州獲批全國“金改區”,王小廣建議:“泉州上市公司眾多、金融基礎好、民間資本充足,可以發揮地域優勢,提前做好金融布局。”
“布局的方向包括:產業曲線轉移,比如泉州有的行業做得很好,但是有一定局限性,可以通過金融控股等方式,來控股、參股一些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實現產業的轉移;此外,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出口成本的影響,已經不適合布局在東南部城市,可以向中西部等地轉移,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還可以利用金融資本,做精、做優品牌,同時加強品牌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王小廣稱。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