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泉州市外經貿局獲悉,據不完全統計,泉州市近30家外經貿企業積極“走出去”,到東盟地區投資辦廠,提高了泉州市對東盟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機械設備的出口業績。
數據顯示,2012年,泉州市出口東盟的機械設備、紡織面料分別達到17561萬美元、45145萬美元,比增分別為20.96%、33.13%。
借道東盟分享零關稅政策
“企業在越南、菲律賓等東盟國家辦廠,除了可以就近深挖當地市場外,還可分享東盟與其他國家簽訂的零關稅優惠政策。”業內人士分析。據了解,目前除中國外,東盟還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等國家實施進出口零關稅政策。
以日本為例,日本對泉州大部分產品平均征收10%的進口關稅,如果泉企把工廠設在越南,利用該國廉價勞動力,將我市出口到東盟的半成品進行二次加工,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可取得越南原產地證書,產品將以“零關稅”輸入日本、韓國等與東盟簽署了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和地區。
據悉,在東盟國家設廠,我市產品還可繞過直接對歐美等國出口所要面對的較高貿易門檻。
不過,并非將產品運往東盟,進行簡單包裝后,就可以享受到其他國家給予東盟各國的關稅優惠政策。比如一些國家規定,在東盟生產或加工的貨物,需用原產于當地的材料進行生產,且這部分材料的價值占貨物成本比例不低于40%,方可享受“零關稅”優惠。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