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原生態觀光
“現在,園林化的城市公園人們已經看得很多了,濕地公園卻能帶人們走進自然,欣賞到一些原生態的、自然的、野趣的東西。”專家表示,如果能沿著健康、有序、規范化的發展思路,濕地公園模式,是讓紅樹林發揮經濟效益更有意義的路徑。
“在環灣河口濕地的兩岸,也就是實驗區或保護區外圍,打造富有南方特色的濕地公園,并將它們連接成片,通過分期分區建設,可以形成集科普、環保、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原生態休閑景觀。”這是紀劍鋒的構想:在管理方面則可以借鑒香港米埔濕地公園的管理方式,比如,可限制每天進園的游客以保護濕地;政府向當地漁民高價收購沒有經濟價值的“廢魚”,提供給在米埔過冬的近一萬只鸕鶿吃,進食場面十分壯觀,許多游客慕名而去。
“如果能在泉州灣建濕地公園,既守住了‘城市綠腎’,又提高了城市品位,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閑、旅游、了解濕地的好去處,還能提高公眾生態環保的意識。”循著紀劍鋒描繪的美麗畫面,記者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將來,在洛陽江畔,一座原生態的濕地公園拔地而起,周末時分,父母領著孩子來到這里,一邊聽著講解員講解關于濕地保護的知識,一邊觀察鷺鳥們棲息、覓食,笑著說著……好一幅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美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