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省級傳統歷史文化名鎮輞川吸引了不少來大泉州旅游的外地游客參觀游覽,在輞婆女民俗體驗館、輞川村農博館、游客綜合文化中心以及童年記憶展示館等特色場館,濃郁的“鄉愁”文化撲面而來。
輞川村桂林街民居群再開發前
從一個房屋危舊空置、公共服務品質較差、交通設施落后、風貌品質不佳的邊緣小鎮,到吸引大批游客研學體驗、拍照打卡的旅游目的地,輞川傳統村落的的蛻變之路,見證了守護“鄉愁古韻”的逆襲之路。
泉州惠安輞城臨古渡,落日滿青山。地處交通要道的輞川自古以來就是惠安重要物資集散中心,始建于明初的輞城在水上貿易的帶動下發展繁榮,也在歷史的沉浮逐漸沉寂,但輞川人從未放棄這份寶貴的歷史財富。
輞川村桂林街民居群改造后
去年以來,輞川鎮以低效用地盤活工作為契機,在運營方式改造、成本平衡機制、共同締造模式等方面深入探索,以繡花工夫實現片區品質精細化提升。
據了解,輞川集鎮低效用地片區位于惠安縣城東北的輞川鎮,面積約841畝,是惠安縣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地,并集聚有大量的鎮級公共服務設施與商貿消費設施。
古建筑活化作為革命記憶紀念館
通過探索“修繕-運營-移交”的盤活改造模式,既有效協調了相關方的利益,也能保證歷史街區文化功能與后續整體運營的有效啟動。
通過對閑置傳統建筑修繕活化利用,修繕后的古建筑被賦予一系列本土文化體驗功能,新建圖書室、展覽館、體驗館和南音培訓基地等文化場所,當地居民得到了滿滿的獲得感。
濱海小道整改后
利用古碼頭、輞川古橋等資源點,開展沿海堤岸整治,將海岸線地區塑造成為輞川集鎮重要的文化景觀展示面與游憩區,一個集生態保護、市民休閑、研學科普等功能于一體的濱水生態走廊帶成為山海相映的旅游新名片。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輞川集鎮片區修繕歷史建筑與傳統民居約100座、新建微景觀10處、提升改造惠民服務設施12處、整治濱海岸線4公里、拓寬改造道路路面2.6公里。預計增加文旅產值2000萬元,帶動增加游客人數約30萬人次/年。
傳統村落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基因庫”,讓鄉愁有鄉可“尋”。輞川鎮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基礎設施配套、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的基礎上,探索出了一條守護“古韻鄉愁”的特色發展之路。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