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籍攝影師艾羅斯與“老鄉”馬可·波羅跨越700年相遇
主流媒體、網絡大V重走世界遺產專家現場考察路線
“漂浮”在海面上的洛伽寺
六勝塔(吳文斌 攝)
透過一條線路,以“海上看泉州”的視角找到世遺泉州的全新打開方式;通過一場活動,一窺宋元泉州面向四海的膽識與胸襟,譜寫遺產活化利用的新篇。在泉州“7·25”世界遺產日到來之際,泉州市文旅局與泉州海事局聯動,組織主流媒體記者、網絡大V等20余人重走世界遺產專家現場考察線路,沉浸式體驗宋元時期遠洋商船進入刺桐港之盛景。
耕海千帆競,刺桐萬國商。海絲文化、濱海風情是泉州的天然稟賦,是獨具城市辨識度的自然人文風貌。這趟海上考察之旅,也意味著泉州正瞄準海洋旅游,加快布局和發展濱海旅游。首條“海上看泉州”旅游專線值得期待!
重走專家考察線路
推動開發海上旅游
今年7月25日是泉州申遺成功三周年紀念日,也是泉州第三個“世界遺產日”。7月4日,主流媒體記者、網絡大V等組成的考察團沿著深滬灣—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真武廟的線路,領略海上風光,了解海絲文化??疾焱局校蠹移穱L深滬石花膏、拳頭母等地道美食,觀看晉江掌中木偶戲、高甲戲等非遺表演,聆聽專家解讀泉州世界遺產故事,在藍天碧波中感受刺桐港千年風華。
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召開前的2019年5月25日至6月1日,世界遺產專家來到泉州現場考察。“國際專家來泉州考察,走的就是這條線路。不同的是,我們結合文化遺產路線宣傳推介,首次融入泉州美食、非遺表演等旅游元素。”泉州市文旅局局長呂秀家介紹,這趟海上考察之旅,旨在通過自媒體等新手段,形象展示泉州航海貿易交通體系的內涵和價值。
“泉州至今沒有一條海上旅游線路,希望通過宣傳推介,短期內發動更多人將這一線路納入自駕游體系規劃,吸引更多投資商開發‘海上看泉州’線路,進一步推動世界遺產活化利用。”呂秀家如是說。
看點紛繁故事精彩
沉浸式體驗宋元海絲路
“深滬灣—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真武廟”這條世遺專家考察線路有哪些看點?
“泉州的22個遺產點,真正在海上、在海邊的,就是碼頭和航標。通過模擬從東南亞等南邊來的遠洋商船怎么看到泉州、進入泉州,相當于我們回到宋元泉州,看元代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坐上中國的商船來到泉州。”晉江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吳金鵬研究館員表示。
吳金鵬介紹,線路上的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真武廟均為遺產點,而深滬灣的選擇,則暗藏奧秘。宋元時期的深滬,造船業發達,這里有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送王船等2個世界級非遺,這里有泉州迄今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活動遺跡,有距今7萬年歷史的舊石器時代遺址,還有泉州海洋文明源頭的庵山青銅時代沙丘遺址……看點紛繁,故事精彩。
宋元時期,遠洋商船從東南亞、阿拉伯半島等遙遠的國度而來,船要進入泉州,首先看到圍頭灣,再北上是深滬灣,然后進入泉州灣。而在泉州迎接歸帆的,是矗立了數百年的萬壽塔與六勝塔。吳金鵬進一步解釋,遠距離航標是萬壽塔(亦稱姑嫂塔),中距離航標是六勝塔,抵達后渚港后,亦可見數個規模較小的石塔,即近距離抵港航標。
真武廟是宋元時期另一“流量明星”。石獅市博物館館長李國宏研究館員介紹,這里是宋代官方祭祀海神的場所。而真武廟所在的法石片區還有沉船、石碇、鐵錨、西班牙銀元等文物史跡。
“這條航線是千百年前進出泉州港的人走過的路,不僅能欣賞自然風光、看海景,還能真實體驗海上絲綢之路。”李國宏說,這條2個多小時的線路安排得恰到好處,游客可品嘗晉江、石獅、豐澤等地的風味小吃,觀看沿線的非遺文化表演,感受在地文化生活氣息。“這里的每一塊礁石、每一個遺存、每一朵浪花都是故事。”
整合資源串珠成鏈
做好海洋旅游文章
近年來,泉州文旅火爆出圈。泉州之所以能不斷吸引游客,離不開對世界遺產的活化利用,離不開泉州文旅的融合創新。此次,以海絲文化為內核,融入璀璨奪目的非遺和美食元素,串聯起541公里海岸線上的景點(區),著力打造首條“海上看泉州”旅游線路,正是泉州文旅融合創新、發力海洋旅游給出的“新答卷”。
泉州因海而生,向海而興。這座海港城市濱海旅游資源豐富,總長541公里的海岸線上分布著大小島嶼208個,擁有泉州灣、深滬灣、圍頭灣等著名港灣,還有崇武古城、石獅黃金海岸、蚶江石湖古渡、永寧衛城、八仙過海旅游度假區、洛伽寺等眾多融海絲文化和旅游風光于一體的海灣文化景觀。海岸線沿線的晉江、石獅等地擁有土筍凍、石花膏、炸醋肉、海蠣煎、牛肉羹等眾多小吃美食,還有高甲戲、掌中木偶戲、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等非遺項目,濱海資源得天獨厚,文旅資源天賦異稟。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千年前,市井十洲人匯聚泉州城;千年后,泉州結合世界文化遺產,加強資源整合,或將以備受期待、業界看好的首條“海上看泉州”旅游線路,帶領游客深度體驗“宋元泉州”的魅力,講好泉州海絲故事,做好海洋旅游文章,激活海洋旅游消費活力。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