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慕尼黑車展)于9月5日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汽車行業盛會聚焦移動出行的未來發展,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整車制造商、零部件制造商和軟件開發公司等各類企業。
隨著行業對未來智慧、可持續出行方案的思考不斷深入,中國和歐洲企業在該領域的合作愈發受到矚目。
歐洲車企看重中國機遇
車展期間,汽車行業多名高管明確表示,中國是尤為重要的汽車市場,具有巨大的經濟體量和充分的活力,希望抓住中國機遇、加碼對華投資。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在零部件層面,該公司從中國出口零部件到歐洲和其他地方已有相當長的時間,這只是其國際生產網絡的一部分。
“展望未來,我們相信中國市場發展的前景,梅賽德斯-奔馳會始終積極參與其中。”康林松說,中國市場經濟體量非常大,發展已經十分成熟,從長遠來看仍具增長機會。“我們對于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也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我們希望抓緊這一機遇,持續加碼投資,繼續深化中國戰略。”
德國采埃孚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柯皓哲4日也表示,中國在其集團內占有重要地位,中國業務的發展為采埃孚業務的全球擴張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市場,它很大程度是受創新驅動的。”柯皓哲說,中國市場的消費者平均年齡比德國、北美等地要年輕很多,他們對創新持有非常開放的態度。
“因此,我們也非常樂于向中國市場投放我們最新的創新成果,同時和我們中國的同行共同開展研發。”
“中國是博世集團在全球最大的市場。”博世中國區總裁陳玉東說,多年以來,本土化戰略和強大的本土團隊為博世中國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博世將繼續在中國投資,服務于中國的客戶和用戶。”
中國車企發力歐洲市場
9月4日是本屆慕尼黑車展開幕前夕的媒體日,當天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密集發布了新車型、新技術,展現對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視和決心。
零跑汽車4日在車展舉行發布會,展示首款全球車型C10,并將慕尼黑車展稱為該企業“全球化戰略的起點”。
“零跑的全球化將是產品和技術的全球化。”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朱江明說,零跑的后續產品都將以全球化設計理念、全球化研發標準打造。未來兩年,五款全球化產品將在歐洲、亞太、中東、美洲等地同步銷售。
由長安汽車聯合華為、寧德時代打造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阿維塔也在車展期間發布了旗下的新車型阿維塔12,該車型由位于慕尼黑的設計中心設計,也是該品牌首次在歐洲發布的車型。據介紹,該品牌正著手準備海外市場的車輛銷售。
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在慕尼黑車展期間向媒體表示,該公司的技術、產品獲得了歐洲經銷商的選擇和認可。目前比亞迪正在海外,特別是歐洲地區,大范圍推進經銷網點數量。
“在未來五到十年,歐洲市場將會看到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德國知名汽車專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主任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告訴本報記者。
杜登赫費爾說,相比歐洲車企,中國車企在電池技術創新、汽車軟件研發上具有優勢,這將幫助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迎來飛速發展。
他認為,未來五到十年,中國車企將不僅向歐洲出口電動汽車,還將會加快在歐洲本土的生產計劃。“我們將會在歐洲看到很多來自中國的汽車制造巨人,這樣的競爭對德國車企來講也是好事。競爭會幫助他們更快進步。”
“中國汽車品牌進入歐洲將是不可阻擋的趨勢。”陳玉東告訴記者。
“毫無疑問,歐洲是一個重要的市場。”蔚來歐洲業務發展負責人陳晨告訴記者,任何一個成功品牌,都不能錯過這一巨大市場。
陳晨說,作為2022年末剛剛進入德國市場的新玩家,蔚來希望突出自己貼近用戶的品牌特點,力圖在歐洲市場站住腳。
陳晨介紹,蔚來帶入歐洲市場的汽車換電模式“大受歡迎”,歐洲的政府機構也對這一“車輛、電池分開銷售”的模式非常感興趣,并且這一模式也逐漸得到了歐洲汽車租賃公司的接受。
他說,目前,蔚來在歐洲市場98%的用戶都選擇了租用電池,以便享受其快速更換電池的服務。企業也正在加快在歐洲市場換電站的建設進度。
談到未來發展前景,陳晨說,歐洲原材料價格劇烈增長給企業在這一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比較大的挑戰。此外,歐洲作為歷史較為悠久的汽車市場,用戶對品牌有很高的忠誠度,新加入這一市場的企業必須要有耐心。
緊密合作創造互利共贏
在中歐新能源汽車合作領域最為典型的案例之一就是寧德時代同歐洲老牌車企的合作。據介紹,寧德時代從2011年成立后很快就和德國寶馬建立了合作。當時寶馬希望找到中國的電池供應商,隨后寧德時代就順應寶馬的需求進入國際市場。成為寶馬的供應商后,寧德時代還和大眾、戴姆勒、標致雪鐵龍集團建立了合作。
“新能源是發展很快的一個行業。”寧德時代電芯研發工程師高鵬飛告訴記者:“雖然我們的電池生產起初是按照歐洲企業的標準和需求開展的,但后來這些標準已經無法滿足整個行業技術發展的需求,企業便開始嘗試拓展技術標準,突破現有技術。”
高鵬飛說,寧德時代不再被動按照歐洲的標準來生產,而是在技術上超越了原有的框架,進行自主創新。
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寧德時代展出了采用磷酸鐵鋰材料并可實現大規模量產的車用電池“神行超充電池”,該產品可以幫助電動汽車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而五六年前,磷酸鐵鋰并不在歐洲汽車廠商的考慮范圍之內。
高鵬飛說,寧德時代希望這一產品可以成為行業一個新標準,幫助電動汽車更快向消費者普及。“歐洲車商看到我們的新技術也非常感興趣,他們也不再愿意沿用過去陳舊的技術標準,開始逐漸向我們靠攏,從而提高競爭力。”
他說,歐洲車企面臨新能源行業的競爭壓力。“歐洲車企非常需要中國電池企業提供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這是雙贏。”
不僅是電池領域,車用零部件也是中歐企業合作的熱門。采埃孚集團的車身控制系統也應用在中國車企的多款車型上。
李云飛說,在汽車技術和產業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等領域,比亞迪也在和全球尤其是歐洲企業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包括擴大在歐洲的生產能力等。
康林松說,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汽車產業具有強大的創新力和競爭力,這也是驅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
他表示,現在,中國電動汽車已經在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建立了自己的地位,他們也會嘗試在國際市場上大展身手。“我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發展過程。保持市場開放,堅持自由貿易,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關乎互利共贏。”
“所以,我們支持各方參與、堅持開放市場以及自由和公平競爭。”他說:“我認為這將有助于全球經濟增長和福祉。中國在過去40多年中持續對外開放,讓中國和世界經濟互惠互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