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成長的煩惱
小資料
社工
即社會工作者,是指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安置、醫療衛生、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社會服務機構中從事專門性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記者 王麗虹 陳靈 通訊員 洪亞月 文/圖(除署名外)
為支持社會工作行業發展,近日,南安市民政局等十七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對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資格證書的社工一次性給予3000元至7000元獎勵,對新成立的社工服務機構也給予一定補助,引起社會廣泛討論。2010年5月,我國頒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將社工人才隊伍作為全國重點建設的六類人才隊伍之一。十余年過去,社工群體在我市發展情況如何?他們又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連日來,記者走訪各縣(市、區)的社工機構和部門進行了解。
德化潯中鎮社工站開展厝邊學堂兒童服務項目,關愛轄區留守兒童。
故事
成立永春首家社工機構
持續關愛留守兒童
“小辜,小明這兩天情緒又有些不對勁,麻煩你跟他說說,你說話他愿意聽……”2月26日晚上7點,正在與家人吃飯的辜偉泓接到高奶奶打來的電話。老人13歲的孫子小明(化名)又在鬧情緒,揚言周一不去上學。她立即放下碗筷,與孩子經過近一小時的談心,小明的情緒有所好轉,承諾次日會按時去學校上課。
“小明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近兩年開始逃學。”辜偉泓告訴記者,與留守兒童溝通,首先要建立彼此的信任關系,剛跟進時,她發現小明抵觸情緒很大。通過定期家訪、邀請心理咨詢師入戶等方法,逐漸拉近了與孩子的心理距離,“孩子漸漸發現我是真心在關心他,慢慢敞開心扉,長期逃課的情況也得到改善。今年春節我還帶他去買衣服、看電影,讓他感受到更多關愛。”
小明是辜偉泓8年來服務的眾多對象之一,今年36歲的她是致和社創永春團隊負責人,2015年9月,她毅然放棄城市待遇優厚的工作,回到永春老家,成立首家專業化社工服務機構,打破永春“0”社工服務的記錄。8年來,她帶領團隊開展了500多次活動,服務近百例個案,受益對象累計2.5萬余人次。“我相信微光可以照亮微光,生命可以影響生命。”她說,機構多年來持續關注幫扶困境、留守兒童,看到孩子們的生活有了改變,她的心頭總會涌上一股成就感。
幫助涉罪青少年
助其重返校園
17歲的小強(化名)第一次見到南安市尚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尚好社工”)的黃淑真時,已經萎靡不振了兩個月。小強此前從一所中專職校輟學,在一次騎電動車外出時發生車禍。因交通肇事,他由南安市檢察院轉介到由南安市檢察院、南安團市委聯合向尚好社工購買的涉罪青少年幫教服務項目,司法社工、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黃淑真負責對他進行為期3個月的幫扶。
“他最初內心很壓抑、自責。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又剛對肇事對象的家人進行賠償,父母便給他找工作,希望他能幫忙分擔,可他堅持不了。那段時間,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讓他喘不過氣。”黃淑真說,她一方面對小強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勇于面對現實;一方面與其家人溝通,希望家人多理解孩子。之后,她幫忙分析職業規劃,為他們一家鏈接社會資源。在充分討論后,其父母同意小強回學校學習技能。3個月后,她仍不定期進行回訪,關心小強的心理和在校生活情況。
尚好社工組織活動,關愛老人。
救助患病流浪女子
安全送她回鄉
在南安柳城派出所,24歲的小芳(化名)默不作聲。送她來所里的報案人說,她獨自在街上閑逛,衣衫襤褸,疑似精神異常。被詢問時,她始終沉默不語,民警只好先將她送到救助站。經過救助站醫生會診,確認她處于間歇性精神疾病的病發期。
尚好社工的戴瑜玲及同事負責24小時看護她。“幫她洗澡、換衣服,讓她吃好飯、服藥,耐心與她溝通交流。漸漸地,她愿意開口說話。”戴瑜玲說,“她說自己是貴州人,父親已去世,母親和姐姐在老家的康復院治療。她跟著老鄉來福建打工,發病時沒辦法工作,因此被辭退。錢花光了又沒地方住,只能在街上流浪。”通過這些信息,救助站聯系到小芳貴州老家的救助站,前不久戴瑜玲與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她回家。
“感謝社工的熱心周到,讓我得以恢復,真誠地謝謝你們!”令戴瑜玲意外的是,一個月后,他們收到小芳寄來的親筆感謝信。這封信字跡清晰、語言流暢,他們倍感欣慰。
禁毒社工陳燕霞與社戒社康人員談心(受訪者供圖)
堅持上門服務4年
關愛社區戒毒人員
“阿美,你今天什么時候有空,我去你家做一下尿檢。”“中午12點半過來吧。”近日,鯉城江南街道禁毒社工陳燕霞撥通了社區戒毒人員阿美(化名)的電話。她和阿美認識已有4年,雖然對方已完成為期3年的社區戒毒,但每年還是要接受不定期的抽檢。為了不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4年來她堅持上門服務。
今年37歲的陳燕霞從事禁毒社工工作已有6年,她和另外9名同事均由鯉城公安分局禁毒大隊聘用。
“對待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從業以來,對待女性社戒社康人員,我都是穿便服上門,為她們提供更多的隱私保護。”陳燕霞回憶,這份工作不僅專業性強,且需要強大的心理抗壓能力。剛開始接觸時,小美拒絕接受尿檢,她上門尋找,屢次被其父親痛罵趕走,“我連續一個月找她母親聊天,后來她母親親自帶小美找我。通過談心交流,她慢慢地不再抗拒尿檢,生活中遇到困難也會給我打電話。”
工作充實有意義
無奈薪資不高離職
小吳此前曾在泉州一社工機構工作,于2022年年底辭職,目前在一家自媒體公司就職。“我當時為主在一個村負責小學生的課業輔導及興趣班,他們的父母大多在外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輔導。”他說,工作很充實、有意義,但是薪資并不算高。眼看自己已經28歲,談女朋友之后,想到以后要還房貸、結婚,感覺經濟壓力很大,便換了工作。“也有其他社工離職,有的回老家找工作,有的考上公務員或教師,最初在行業里認識的小伙伴,留下的差不多一半。”
致和社工進校園開展法制主題宣傳教育(受訪者供圖)
現狀
全市持證社工6555人
人才缺口較大
記者從泉州市民政局獲悉,目前,全市持證社會工作者6555人,持證社工總數位居全省第三,建成12個縣級社會工作服務指導中心、163個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配備駐站社工326人,成為全省率先實現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全覆蓋的地市之一,初步構建“縣區—鎮街—村居”三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站以來,累計為各類民政對象和其他特殊困難群眾提供服務20多萬人次。
作為全市首家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致和社工負責人陳維維表示,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目前機構共有400多名社工,其中有50多名中級社工。“目前泉州還沒有高校開設社會工作專業,社工人才需要從外地引進,存在不小的難度。”她說。
2016年,陳兵與妻子到南安創辦尚好社工時,南安社工服務行業仍是空白。如今7年過去了,南安也僅有2家社工機構。他說,各個領域對社工的需求量大,目前的社工人數難以滿足需求。
“目前南安已登記民辦社工服務機構2家,持證社工592人,其中8名高級社工,社工專業人才缺口仍較大。”南安市民政局基層政權科科長周海權介紹,近日南安多部門出臺《措施》,在政策的扶持下,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南安市社工人才總量達到3500人以上,持證社工總數達到1500人以上,培育社工服務機構5家以上,平均每個城市社區有5名以上社工專業人才,村(社區)都有社工提供服務。
難點
工作強度較大
薪資水平不高
“在周圍不少人眼中,社工工作很輕松,這其實是誤解。社戒社康人員上班時間不固定,我們需要配合他們的下班時間進行尿檢,多是在中午、晚上或周末,加班加點也是常態。”陳燕霞說,她的工作包含社戒社康人員管控、社戒社康及社會面人員的平安關愛工作及轄區毒品預防教育宣傳等。
除了工作強度大,采訪中,不少社工也坦言,目前薪資水平不高,未持證社工或助理社工除去五險一金,月收入普遍在3000-3500元。
社會工作督導人才培訓班到惠安社會工作總站開展現場教學
社會知曉度不高
混淆社工和義工
“剛創辦尚好社工時,許多人把社工和義工聯系在一起,以為社工也是免費提供服務的。”陳兵說。
在辜偉泓看來,經過多年努力和發展,社工行業目前社會知曉率和認可度仍不高。在她創立永春首家社工機構后的長達5年時間里,當地未有新社工機構成立,直到2020年才有第二家,目前永春共有4家。
專業水平差距大
人員流動率高
據了解,目前中級、高級社工在我市社工隊伍中的占比仍較低,以南安為例,高級社工僅占持證社工總數的1.4%。
“目前社工行業存在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初級社工、未持證社工是項目服務主力。”陳維維表示,一些大學生從事社工一兩年后,會選擇轉行、考研或考公考編,從業人員流動率高。
記者了解到,泉州社工機構目前的收入來源集中在政府購買服務,渠道較為單一,導致一些社工的收入缺乏穩定性與可持續性。這也是人員流動率較高的原因之一。
建議
政府加強扶持
推動行業良性發展
面對需求缺口,社工機構的培育和完善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支持,還需要社會各界給予充分認識,當然也包括社工自身能力的提高。
采訪中,多位社工表示,希望政府多出臺鼓勵政策和激勵措施。記者獲悉,目前我市部分縣(市、區)已出臺鼓勵措施。2022年,鯉城建立社區專職工作者“四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將社會工作者持證情況納入工資等級傾斜范疇,著力提高社工人才專業素養。
尚好社工理事長陳麗煙同時也是南安市人大代表,她曾在南安兩會上建議,根據各部門文件中所鼓勵、明確和要求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意見,將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經費按照學校、醫院、社區、疾控、司法等服務領域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每年撥出一定專項資金,按領域、按需要,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政府購買社工服務工作。同時,建立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相關標準、制度,制定項目操作流程、預算編制指引、社會工作者薪酬待遇指導標準等,讓政府購買社工服務有依據、有規范、有保障。
提升個人能力
完善人才培養機制
“我們對獲得助理、中級、高級社工資格證書的人員每個月會給予相應的補貼。社工應注重個人能力的提升,拓寬自己的工作范圍,不僅薪資水平可以提升,個人也會得到成長。”陳兵表示。
記者從鯉城區民政局獲悉,2017年鯉城首家民辦社工服務機構登記以來,至今已有4家。該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每年職業水平資格證書考試前期,市民政局和區民政局均會為準備考試的人員組織免費的考前培訓,同時也對持證社工提供免費的專業繼續教育培訓。
陳麗煙也建議,政府每年可舉行社會工作人才評優工作,如社會工作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最美社會工作者、星級社會工作者等,對全職從事社會工作服務較優秀的人才給予肯定和鼓勵。另外,本土院校也可開設社會工作專業,培養具有理論和應用型技巧的社會工作人才,解決社工人才緊缺問題。
拓寬服務范圍
形成可持續發展
盡管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資金逐年提升,陳兵也在思考拓寬收入渠道。“社工機構可考慮承接基金會、企業的服務項目。”他舉例道,如企業職工心理疏導、子女教育、家庭關系調解等。
“機構可以對職工子女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等服務,并鏈接社會專業資源,如非遺傳承體驗、急救安全教育、志愿服務、文娛活動、寒暑假社會實踐等。企業利用專業人士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間接提升企業效益。雙方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實現多方共贏,有助于推動社工機構可持續發展。”
加強宣傳力度
提高社會認知度
周海權建議,各有關部門、各鄉鎮(街道)應積極宣傳加強社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和推動社工發展的相關政策,大力普及社會工作理念、方法和作用。主流媒體也可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社工宣傳周等活動,展示各領域社工人才的專業形象、職業風采與服務成效,提升全社會對社工的認知度,共同推進社工行業更好地發展。
他山之石
湖北宜都市采取“1+5+10”的建設模式。市級成立社工服務指導(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引入第三方專業力量進行運營,負責全市11個鄉級社工站的建站指導、運營監管、培訓、督導、評估等工作;11個鄉級社工站建設實現全覆蓋,并擇優打造5個示范社工站,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入專業社工機構承接社工站的運營,每個承接機構負責1個示范站和1-2個普通站的運營;有條件的村居推進社工室建設,在已建成的社工室中擇優打造示范室。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