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考上大學的山東女生徐玉玉,個人信息被泄露,近萬學費被騙走,她悲痛猝死,引發廣泛關注。個人信息泄露再度成為輿論焦點。有讀者向海都95060熱線反映,有人在網上叫賣福建地區的快遞單,泄露客戶信息,“快遞單打包出售,平均每張賣6分或8分錢”。
記者隨后暗訪多個快遞單交易QQ群,聯系了多名賣家。其中一名賣家,手上有2萬份福建地區的快遞單信息,涉及福州、三明等地客戶。
業內人士提醒,一件商品由商家寄給消費者,要經歷下單、理貨、發貨、填單、運輸、簽收等環節,經手的人很多,即使快遞員不泄密,其他經手人也可能泄露客戶信息。而快遞員通過手抄、拍照等方式收集快遞單信息,監管難度也大,建議消費者在快遞規則允許的情況下,保護個人隱私。
萬份快遞單打包
交易前可“驗貨”
記者加入的多個快遞單交易QQ群,都有數百名賣家、買家,有買家指定要福建地區的快遞單,有賣家還對快遞貨品進行了分類,保健品類、電器類的快遞單賣得最好。
記者在群里發布了一條求購信息,指定福建地區保健品方面的快遞單。不到1分鐘,就有多名賣家聯系記者。
一個網名為“風不會停息”的賣家說,自己手中有2萬份福建地區的快遞單信息,每一萬份打包賣800元,不議價。另一名賣家手中有8000多份福建地區快遞單信息,涉及申通、國通等公司,“可以保證真實性,我跟快遞員是兄弟”。
為打消記者顧慮,幾名賣家各提供了多張快遞單,讓記者“驗貨”。這些快遞單,涉及福州、三明等地收件人,姓名、手機號、網購商品、住址等信息全被泄露。記者撥打了這些快遞單上的電話,確認信息都是正確。
其中一張快遞單上的收件人、福州市民肖先生說,如果不是記者聯系他,他還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泄露,“最近各類推銷短信不斷,泄密源竟然是快遞公司”。
手法隱蔽流動性強
快遞員泄密難查
昨日,一快遞公司內部人士介紹,此前客戶信息從快遞公司泄露,多是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將數據直接從系統導出,進行販賣。近年,各快遞公司加強了權限管理,此類盜取客戶信息的案件大大減少,但一線快遞員通過拍照、手抄等方式收集快遞單信息,成本低,隱蔽性強,很難監管。
“快遞員崗位流動性強,即使后期查出,快遞員也可能已離職。”上述人士表示,通過拍照或掃描的方式泄露信息,還可能是團伙作案,這些都增加了主管部門的查處難度。
省郵政管理局一工作人員表示,快遞企業將快遞面單交到郵政部門之后,會定期進行銷毀,保證信息安全,但快遞員私自拍照,監管與查處比較困難。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能靠各快遞公司加強對快遞員的監管,做好職工培訓。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