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今年1月份,泉州市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社會辦醫的實施意見》,將社會辦醫納入我市“十三五”醫療衛生資源建設和醫療機構設置統一規劃,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則,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同時允許舉辦營利性醫療機構。而在這份文件中,更令人驚喜的是,我市明確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康復、養老、老年病、精神、兒童、中醫(中西醫結合)、護理院(站)、臨終關懷醫院等急需、特需醫療服務機構。響應政府號召,就在當月底,一場協作簽約儀式在我市最大的民營醫院德誠醫院內舉行,來自廣東省的工傷康復醫院正式與該院結成對子,致力于推動泉州康復診療事業。
短短兩個月時間過去,經過緊張籌備,德誠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即將在五月初掀開令人期待已久的面紗,正式開業迎診,為加快推進我市社會辦醫注入一劑“強心劑”。 □陳林森 呂杰鋒 文/圖
先進康復醫療 植入本土民營醫院
康復醫學中心是德誠醫院重點發展的專科之一,依托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專業的管理和技術團隊,將為廣大的康復病友提供專業、高水準的康復治療服務。
德誠醫院康復醫學中心主要負責人、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院長助理、康復部主任劉四文帶領中心團隊將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一整套先進康復診療模式成功“移植”在德誠醫院。德誠醫院康復醫學中心設置有門診、治療區、住院區三大部分,設置床位150張,目前開放50張,配置了康復醫師、康復護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中醫治療師、假肢矯形師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余名,購置了上肢康復機器人、下肢康復機器人、沖擊波、超激光治療儀、失語癥及吞咽障礙評估與訓練系統等價值500多萬元的國內外較先進的康復治療設備。
劉四文介紹,德誠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將重點開展神經康復、骨科康復、產科康復及燒傷康復等特色服務,為腦中風、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四肢及脊柱骨折術后、截肢、產后腰腿疼痛、尿失禁、急性乳腺炎等患者,以及各種燒傷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關節活動度的治療與訓練提供幫助。治療手段既有現代的也有傳統的,現代的治療手段有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和語言治療三大板塊,包括運動治療、理療、水療、認知知覺評價與治療、“失語癥、構音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的評價與治療”、“攝食—吞咽障礙的評價與治療”等一系列專業的康復技術,傳統的治療手段則以針刺、艾灸、拔火罐、刮痧、推拿、中藥熏蒸為主;可最大限度地恢復和提高患者的身體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制定個性康復方案 醫生圍繞患者轉
以往,患者往往要繞著醫生轉,在德誠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患者卻成了治療全過程的中心,醫生反過來圍著患者轉。這得益于該院先進的工作模式和周到的服務理念。
“我們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倡導早期康復介入。為了您的康復,我們做足100分。”劉四文表示,康復醫學中心實行了目前國際上最成熟的學科內團隊和學科間團隊(多學科團隊)緊密協作,主管醫生為團隊促進者的小組式工作模式,將康復評價貫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全過程的工作流程,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
以一名傷殘患者為例,進入醫院后,將歷經臨床常規體檢及簡單的康復治療、專科康復評定、初期評價、康復治療、中期評價、再康復治療、末期評價、殘疾評定,最終進入職業康復或出院重返工作崗位,回歸家庭、社會。打從患者入院的那一刻起,康復專科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假肢矯形師、中醫治療師、心理治療師、音樂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康復護師等專業技術人員將依據患者治療所需形成一個工作小組,既緊密的圍繞在一起,又分工明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康復評價會,達成治療的目標,提供高標準高品質的康復服務,使患者實現全面身心康復。
回應康復需求 呼吁政府購買服務
劉四文說,在生產運作工作中難免有工人出現工傷。泉州制造業十分發達,與其他地區相比,工傷康復的需求更為迫切。但目前工傷保險只局限于工傷賠償和治療,而作為工傷保險重要組成部分的工傷康復剛剛起步,相關工傷康復的制度和標準還不完善。泉州市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社會辦醫的實施意見》已明確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康復、急需、特需等醫療服務。他呼吁,政府應出臺相應的工傷康復政策、標準,并落實工傷康復的協議機構,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讓有需求的工傷職工到專業的康復醫療機構進行工傷康復,給予一定的報銷或補助。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的“全國工傷康復綜合基地”,在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德誠醫院呼應政府鼓勵,急社會需求,攜手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打造康復醫學中心,目的就是讓更多有需求的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最優質的康復醫療服務。
在德誠醫院康復醫學中心治療區入口處的墻面上,一段錚錚誓言道出了德誠人的心聲:“生活是一門殘缺的藝術,為了追求完美,我們選擇了康復。我們堅信,用您的自信與自強,用我的仁心與仁術,重建健康的軀體,邁向自立的明天。”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