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強深化醫改的綜合成效,進一步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日前,市醫改辦、衛計委、財政局、人社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物價局聯合制定《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下發后,市衛計委即邀請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及省屬單位的相關專家、教授,組織各地衛計局、39家涉改公立醫院分管領導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等近180人參加了培訓。同時,我市將控費工作作為繼公立醫院藥品和耗材零差率改革之后,公立醫院改革的第二階段任務,要求各級衛計部門和公立醫院要注重落實,切實降低群眾就醫負擔,控制不合理醫藥費用增長,增強改革成效。
□泉州網-泉州晚報記者 郭雅瑩 通訊員 王家春
特需醫療項目不超總量10%
《方案》明確,到2017年,全市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控制在25%左右。《方案》還制定了涵蓋“準入”管理、“源頭”管理、醫院內部管理、監管機制、考核評價等方面的五項具體措施。
其中,《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行為和費用控制的調控引導與監督制約作用,全面實行總額控制基礎上的復合式付費方式改革;要著力構建分級診療體系,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高基層服務能力,以患者為中心制定分級診療規范,綜合運用行政、醫保、價格等多種措施,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的建立,引導患者合理就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要嚴格控制公立醫院特需醫療服務,市級公立醫院提供特需醫療服務項目的業務量不得超過本院全部醫療服務業務量的10%。
創新集中招標采購機制
在強化“源頭”管理方面,除改革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外,《方案》提出改革藥品、耗材集中招標采購機制。目前,全省正在開展新一輪藥品集中采購,通過建立目錄遴選、分類采購、醫保支付、集中結算、激勵約束、監督管理新機制等六項創新機制,將進一步激勵公立醫院通過與生產企業進行議價談判,進一步合理降低藥品價格,有效降低藥品虛高價格。
同時推進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改革配送模式,降低成本。并建立黑名單制度,對被發現有回扣品種的藥品生產(配送)企業,列入商業賄賂不良記錄黑名單,取消該藥品品種在福建省的供貨資格。
藥占比等納入考核評價指標
在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方面,《方案》明確,落實公開公示制度,二級以上醫院每年要定期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重點公開醫院績效考核、質量安全、醫療服務項目和藥品價格、次均費用等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方案》還提出要加強監測,建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主要考核藥占比、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增幅、基本藥物使用比例、合理用藥抽查合格率、大型設備檢查陽性率、百元醫療收入消耗的衛生材料費用等指標,并將考核結果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院長年薪和醫技人員工資等掛鉤。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